一次用户故事拆分分享
正文
最近连续翻译了几篇用户故事拆分方法的文章。总想找个机会尝试一下,本周在参加一个团队的计划会的时候被一个用户故事的拆分吸引了。今天拿来分享一下当时团队是如何拆分,以及我自己的思考——如果是我将如何拆分。作为一个对比。希望这次分享的实际例子对你在工作中用户故事拆分能有帮助。你如果有更好的拆分方法也欢迎一起交流。
用户故事
“当老师需要发布网课给学生的时候,系统可以结合 Zoom,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流畅的在线课程体验。这样就不需要受限于地理位置以及其他情况,随时随地提供高质量培训服务。”
团队拆分的版本
- 第一次迭代中先实现 Zoom App 的配置页面。(系统和 Zoom 集成的配置信息的设置和保存) 
- 第二次迭代实现 Zoom 和系统集成的全部功能。 
之所以这么拆分的原因是,第一次迭代还会做其他一些 User Story,而完成 Zoom 集成的功能很多,团队觉得无法在一次迭代做完,所以拆分成两个迭代中完成。先做一个简单的配置页面,但是无法真的和 Zoom 集成,第二次迭代才完成和 Zoom 的全部集成。只有两次迭代之后才能给客户使用 Zoom 集成功能。
我拆的版本
- 第一次迭代,支持系统中的课程和 Zoom 会议的手动关联。 - AC:学生收到课程通知 Email 中带有 Zoom 的会议 Link。可以点击直接加入课程。学生在 Portal 的个人日历中找到对应的课程,并能够点击 Zoom 的 Link 参加在线课程。 
- 第二次迭代,支持系统中课程和 Zoom 会议自动关联 - AC:在课程创建的同时,如果是网课类型,自动创建对应的 Zoom 会议。给学生发送的邮件和学生自己的日历中对应课程自动关联 Zoom 会议链接。 - Note:为了实现这两个 AC,实际上需要实现 Zoom 系统的集成配置信息的设置和保存功能。也就是团队拆分中的第一个任务。 
我的拆分思路:
- 从 INVEST 的原则入手,故事要足够小,同时可测。可测的一个原则就是对用户使用是有价值的。也就是从业务上是垂直切片的(下面有垂直切片的说明文章,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Zoom 是一个第三方视频会议软件。他可以独立操作,而系统和他集成主要是考虑使用系统的用户能够无缝的使用 Zoom,享受到网课的便利。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方便找到课程对应的 Zoom 入口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业务切片范围。而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课程通知和日历中加入对应 Zoom 的链接。 
- Zoom 是第三方系统,如果需要让创建课程的老师在系统中就能创建 Zoom 会议,无需在系统和 Zoom 间切换,那就是更方便了。所以要实现这个 Nice to have 的功能,需要使用 Zoom API 来做系统集成。 
- 在系统中可以配置集成 Zoom App 的信息等一系列设置。系统集成 Zoom,通过 API 自动设定课程和 Zoom 会议的关联,并获得对应的课程 Link。 按照这个思路来拆分用户故事,每一个都是相对独立的,可测的,工作量足够小,同时对客户来说是有价值的。对应用户故事拆分全景图中模式 7:简单/复杂模式。先拆分出简单的业务逻辑,之后再补充 Nice to have 的复杂逻辑。 
推荐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Bruce Talk】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be4e26e7c4920b652029d820】。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