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我看罗辑思维 & 得到简史

用户头像
池建强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4 月 20 日
我看罗辑思维&得到简史

这两天入驻了得到的知识城邦,很喜欢里面的氛围。极客时间的部落技术味道浓一些,城邦更有人文气息,知识星球则是我个人输出更多的地方。微博和推特基本没法看了,去的少了,现在你可以在极客时间部落、得到城邦和知识星球找到我。作为一个做产品创始人和负责商业化的创业者,得到和知识星球都是非常好的观察样本。今天先写写得到。



大部分企业最初创立的目的就是创始人想做一些事情,经年以后企业成长,这个最终长起来的样子,可能和他原有的想法和计划完全不同。



很早就知道罗辑思维,2012 年 12 月,罗振宇在优酷开通了个人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同年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一条60秒语音信息,坚持至今,罗辑思维改版,进得到,坚持至今。八年前罗辑思维以自媒体的身份投身互联网,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家综合的知识服务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和知识浪涛汹涌澎湃的今天,长出罗辑思维这样的公司,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它就是一种自然的生长。



马化腾在谈产品的时候说过:



一个产品在没有口碑的时候,不要滥用平台。我们的产品经理精力好像分配得很好,50%产品、50%营销,当然,如果你在基础环节控制得好,这样当然可以。但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人第一点都做不好。如果你的实力和胜算不到70%、80%,那么就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当你的产品已经获得良好口碑,处于上升期后再考虑这些。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扔到市场上,会获得自然的增长,当用户在自动增长(用户会主动推荐朋友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就不要去打扰用户。罗辑思维通过自己的口碑和第三方平台获得了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



这个阶段我学到的东西是:



1、顺应时代的浪潮往前走,并做出一些异构的特性,让用户能够很清晰的把你从芸芸众生中辨识出来。2、死磕自己,保持节奏。罗胖常常调侃自己,人长的丑资质也不行,那就多用功嘛。60 秒语音和跨年演讲,都成了罗辑思维的标签,这也是一种财富。3、如果你想在某个方向上构建自己的未来,就要全情投入。业余的做法,收获的也是业余的成果。

如何赚钱呢?

我记得罗振宇在一期视频节目里说,「很多人问罗辑思维怎么盈利啊,我觉得我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只要做出好的内容,有了用户和流量,自然有人会替我们想怎么赚钱」。



在那个阶段,罗辑思维主动或被动尝试的是社群(会员付费)、商务合作(网易有道云笔记、乐视等)、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卖柳桃、五常大米、土鸡蛋等),开始探寻商业的边界。探求的结果似乎什么都能做一下。随便找个地方,刨个坑撒点种子,就能长粮食。能不能长大,不知道。是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还要再看看。



每个企业经过了第一阶段有了一定的用户和流量之后,都会去做各种尝试,这个尝试的迷惑性是很强的,比如你看别人做了某个业务,自己试试也能获客和转换,那是否要继续投入呢?这个判断是很难下,因为未来是如此的不可捉摸,没人知道继续投入和放弃深耕去尝试另一个领域的后果。



这个阶段,公司严重围绕罗振宇在转,离开这个 IP,公司还有什么呢?



罗辑思维并没有沉迷于浅滩商业模式的探索,而是继续往前走,探索更大的疆域。

开始电子商务,卖书。

罗辑思维和晓说不一样,到了中期,基本上每个主题都会围绕一本书来讲,也就是罗振宇说的,「我就是你身边的那个读书人」,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持续输出。埋没在电子商务网站的好书实在是太多了,而罗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把书读薄,再讲给观众听。另一个副产品是,罗辑思维推荐过的大部分书都变成了畅销书。那为什么不自己卖书呢?



罗辑思维做书的方式是按照产品的思路运营的:



1、首先去发掘好书,有的书本身就是畅销书,有些虽好,但大众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好在哪。2、买断一段时间的版权,独家销售,不打折保证利润。



重运营,自己出设计、自己写文案,保证产品的设计感和调性。罗辑思维的团队去发掘选题和闪光点,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告诉读者书好在哪,怎么去读,读了会有哪些收获等。如果讲述中有打动你的地方,读者就会忍不住买来书去读全本,因为这样可以获取更为体系化的知识。



这是一套完整而自洽的产品逻辑,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用户体验。



罗辑思维砍掉了大部分商业合作,开始专注在电子商务上,卖书成了罗辑思维一个稳定的营收支点。

得到来了

2015年的11月,「得到」的安卓版本上架了锤子的应用商店,那时候我知道了罗辑思维开始构建自己的产品了。最初的「得到」没有任何付费内容,全部是免费的音频和文章阅读,他们通过内容更新和自然传播,获得了几十万用户。那个阶段,我和小道消息的冯大辉老师,开始通过邮件订阅的方式尝试知识付费,我有「卖桃者说」,大辉有「小道通讯」,并且获得了还算不错的订阅量。罗辑思维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只不过倾公司之力在做,用最优秀的内容和运营人员,找各个知识领域最顶级的知识人,开始打磨知识产品。到了2016年6月,第一批付费专栏上线,除了罗振宇自己,罗辑思维开始推出经济、财富、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的付费专栏,每个专栏的订阅费用都是199/年。



下图是得到 Logo 的变化,我不得不说,那个猫头鹰现在看入味了。

到了今天,得到有了各种规模的专栏、电子书、每天听本书、视频讲座、问答、直播节目等等。得到的电子书阅读器是一个硬件的新尝试,可能是为了公司资质,也可能是一次试水。结果如何呢?我很喜欢这款硬件,并期待下一款。



得到这个产品的推出,把罗辑思维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再是自媒体,不再依赖第三方平台,不再卖流量,罗辑思维成了一个综合知识服务平台。



快刀青衣告诉我,他们曾经被很多栏目折磨的死去活来,曾经想砍掉电商平台,曾经废掉了很多已经完成了前期打磨的专栏产品。



2017 和 2018 年是得到迅猛增长的时期。这家公司具备无比的自信和势能,打造了众多 IP 和超过十万付费订阅的爆款课程。但爆款之后,就会进入长尾,没有永远的爆款,探索将永无止境。



事实上,每一个产品成长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面临着永无止境的变革,就像在泥石流上求生,你必须找到核心价值,并保持移动和平衡,一直往前走。稍一停顿,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得到」,成了罗辑思维的锚点,现在和未来所有的知识产品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进行构建。这是个统一的入口,也是未来的平台。

得到大学

得到发展的同时,衍生出了得到大学。



这两年我开始做极客时间,和得到团队有了非常多的交流,细节内容,等信息脱敏之后再写。不过,他们的发展路径我可以勉力总结一下,大致是这样的:自媒体 —> 商务广告和电商 —> 得到 App —> 得到大学。



每个阶段一个火箭,上一个火箭为下一个提供燃料,助推起飞。每个阶段,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做事情。上个阶段是「得到」这个产品,现在是得到加得到大学。



得到就是一个学校。做事情要去想本质,想母体,而不是被互联网和流量逻辑带走。要按照学校本身的逻辑走,营造母校和名校的感觉和传统。



得到 App 就是一个线上图书馆,得到大学通过线下模式营造母校感,打造高质量的社交。



当然不止于此。一篇文章很难写尽一个公司,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总结一下:



1、顺应时代的浪潮往前走,让自己的产品具备可辨识性

2、确定好大致的方向,坚持输出,保持节奏,这样已经打败了80%的竞争者,甚至更多

3、找到并聚焦在自己的核心产品上。专注说起来容易,但是做到有钱不挣还是很困难的,大部分创业者都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4、创业者去做工具类的产品还是平台类的产品,这是个问题,因为两者的研发、内容和运营都完全不同,如何构建自己的竞争力是我们需要在产品研发之初就考虑的事情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也有更多希望。每个产品如此,人也是一样。

发布于: 2020 年 04 月 20 日阅读数: 652
用户头像

池建强

关注

极客时间创始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07.10.10 加入

老程序员,编程、写作、做产品、摄影、打羽毛球,是目前的几大爱好。目前在极客邦创业

评论 (1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做出一些异构的特性,让用户能够很清晰的把你从芸芸众生中辨识出来。
死磕自己,保持节奏。把坚持的动作成为标签,也是一种财富。
如果你想在某个方向上构建自己的未来,就要全情投入。业余的做法,收获的也是业余的成果。
每个阶段一个火箭,上一个火箭为下一个提供燃料,助推起飞。每个阶段,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做事情。

专注于一件事情做到足够好,就是最好的辨识度。就是最好的标签,标签有了传播力就有了。
2020 年 05 月 30 日 17:17
回复
没有更多了
我看罗辑思维&得到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