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过早三件套之面窝

用户头像
zhoo299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7 月 21 日
过早三件套之面窝

如果我列个武汉过早三件套,那一定少不了面窝,据(别人)考,面窝是武汉特色食品之一,而后才逐渐传遍周边地县,并衍化出种种形式名称来。

与卖热干面或卖米酒不同,炸面窝是个高技术含量的事情,需要你有专业设备(特制的专用勺子),高档耗材(满满一锅热油),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火炉城守热油锅而气定神闲)。



首先说那勺子,在中华美食厨房里,少有专为某种食材特别打造装备的,而面窝勺子是极少的现世精品,并一直在被改良升级中,从单勺到三圈勺子,从炸芯子到炸圈圈,从撒葱花到撒芝麻,无论技术还是造型上也都不曾停滞过,推陈出新实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之一。



油耗对现在人来说不算什么,但以前可不一样,因为猪油不适合,菜籽油又味道大,必须好油热锅旺火的保持着,才可以做得出好面窝来,所以对一般小本创业者还真未必适合,投入大啊。所以面窝摊很少专摊,常常是和热干面摊结伴而行,保持摊位前有稳定的客户流量,这样才可以在实惠的选择前成为合理的早餐档次升级佳选,肚量大的可能一碗热干面吃不饱,两碗吃不完,那就加上一两个面窝,或者两个女生分食一个也不怕胖,这样才保得住投资本钱,另一方面也用新项目吸引了更多受众。比单独的热干面摊位,高投入面窝摊肯定是实力和自信的体现,通常一起几个热干面摊子如果排队人差不多,你选那个有炸面窝的,肯定没错了。如果几个都有面窝摊?相信我,基本不会有这种现象的,通常一个炸面窝的就足以供应一片热干面摊了,是的,早餐摊位的老板们常常互通有无的,睦邻友好,像是古风使然,抑或是南方人习惯的共赢抉择。



而且炸面窝的从来不乏高手,特别和喜欢唠嗑的热干面老板比起来,他们绝对的面色沉静寡言少语,我几乎想象不出一个手舞足蹈夸夸其谈的卖面窝师傅,最多斯条慢理地和老主顾搭上几句……他们更多习惯沉默的守着热锅热油,旁边是以专家级技术调配发酵好的面窝浆液,等你说要几个,要不要打包,已能大致判断你是自己吃还是回家,是小家庭吃还是有老人一起吃……有啥要求他们都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通常还会安排好时间炸好一些嫩面窝备用,量大的时候酌情回个锅就能满足热面窝、脆面窝等等需求,以防买面窝高峰期的挤兑危机,过了高峰后再合理安排好时间段,以半开或者小半开等不同的通风比例封上炉子口,做到即省煤也不耽误主顾们的临时需求,面窝质量还保证时刻在线的。通常年轻人吃酥脆多心的,老人爱吃圈圈的,还有些老武汉专爱吃嘎嘣一声有嚼劲的。年轻人爱的要做到酥脆不板,年长者喜欢的要做到嫩而不软,有嚼劲的要厚度超常焦而不糊,这种事通常是人生阅历极深的高手才能做到的吧?所以几十年来我见到能在江湖成为传说的面窝摊主的,多是童虎那般气质的婆婆,虽然寡言,开口却也爽朗,故而印象中还没听说有什么年轻人敢随便窥觎这职位的。这算是早餐职场上难能可贵的尊重了。这里面的味道,酒店里那些撒着黑芝麻的肉感面窝们是还不太懂的。



小时候住的那条街上,炸面窝婆婆这次已经不在了,想想自己也是很多很多年没吃过热锅起来的面窝了。没有打听那里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只希望下次过去的时候,还能见到为大家炸一手好面窝的,新的高手。

题图是刚刚在一个网红粉面店内吃到的热锅热油现炸的面窝,虽然嫩了点,望年轻的老板早成高手,生意兴隆。

发布于: 2020 年 07 月 21 日阅读数: 53
用户头像

zhoo299

关注

ARThing艺术活 接电话编辑 2017.09.10 加入

兴趣广泛的非程序员。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过早三件套之面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