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我的第一个千万阅读量

用户头像
彭宏豪95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4 月 23 日
我的第一个千万阅读量

前两天看知乎后台的数据,从 2018 年到现在,我在知乎发布的回答和文章,累计阅读量已超过 1000 万。



但我最开始用知乎的时间更早,可能是 2015 年,那时候知乎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网站,不像现在人人张口都能来一两句「谢邀」、「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说起知乎,我在上面遇到了两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人,一个叫曾少贤,一个叫大梦Power(现 ID 改为大梦了)。



如果你经常逛知乎,可能也认识这两个人。



先说说曾少贤,那时候我刚关注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 4 万多关注者,写作的内容主要是工具和 TED 视频推荐。



我之所以会那么在意他,是因为他和我是老乡,都是潮汕人,觉得有一种亲切感。



而大梦Power,我最开始是因为 PPT 而关注他的,那时候他还是知乎 PPT 领域第一人,疯狂输出,笔耕不辍。



最开始他用的是一个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卡通头像,看起来像是已入职场的人,但后来在线下认识他之后,才知道他的年龄比我还小[捂脸]



在我看来,大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斜杆青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学啥都能学得不错,而且也做出了不少成绩:



大学毕业时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PPT高手之路》;

知乎关注数接近 30 万;

新媒体领域资深玩家(遗憾的是他的公众号不更新了);

做了一个 10 万关注的 B 站账号,其中一个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目前还在尝试做新的内容。



之所以提到这两个人,是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共同的能力:把一件事做成



反观自己,以前也玩过不少东西,但大多都无疾而终,更别谈说发展成一门吃饭的手艺。



现在看来,还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但精力就那么多,分配到每一件东西上的时间就极度不均衡,大多都是浅尝辄止,还没体会到某件事带来的快乐或成就感,就自动劝退了。



能勉强断断续续地坚持到今天的,好像就只剩下写作了。



我曾在心里问过自己,为啥我喜欢写东西呢?



现在我想试着给出一些答案:



我属于内敛型的人,没能通过话语与他人沟通的内容,那就诉诸于文字,因为人天生就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区别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写东西强迫我边写边思考,你所看到的我写的「非工具类」文章,都是在没有提前拟好文章框架的情况下,一边想一边打出来的;

写东西让我发现一个不同的「自我」,以前看过一本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人的自我是有很多面的,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自我。之前有朋友和我说,觉得「写文章的我」和「他认识的我」,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有人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大众的记忆似乎都够不上「七秒」,前两天还在痛哭哀悼的某个英雄,今天就被新的热点埋没了,但对个体而言,记录仍有它的意义,它可以抵御时间对记忆的扭曲,以后当你有空翻起某篇文章的时候,看到其中的某个碎片,或许一切就会回来;

写下的东西如果既是自己喜欢的,又有幸能帮到他人,那可能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当你能帮助的人越多,你也就逐渐地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可能是未来最值钱的资源之一。



注:这里说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网红或明星的影响力或号召力,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区别在于影响力覆盖的范围,例如你给你的好友推荐了某部动漫,他转头立马就去看了,看完也认同你推荐的这部作品,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影响力。



无论未来的科技如何发展,无论文字的载体如何变化,我相信,文字一直会伴随着人们,虽然它没有视频那般生动、读起来也比较费劲,但它未被充分诠释的特点,反而给人们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我是一名新媒体编辑,写东西现在成了我的职业,我也不知道还能写多久,但愿我一直都能享受到写字的乐趣。

发布于: 2020 年 04 月 23 日阅读数: 82
用户头像

彭宏豪95

关注

新媒体从业者 2017.10.20 加入

喜欢挖掘推荐各种好玩的应用 公众号:效率工具指南

评论 (2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坚持初心不易,加油!
2020 年 04 月 24 日 10:17
回复
谢谢
2020 年 04 月 24 日 16:22
回复
没有更多了
我的第一个千万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