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读书笔记之互联网金融思考一则

用户头像
石君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17 日
读书笔记之互联网金融思考一则

翻书架,看到一本名叫《银行转型 2025》的书,该书出版于 2017 年初,由波士顿咨询公司的 4 位不同级别的经理编写而成。


波士顿咨询是一家创办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老牌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凭借著名的“波士顿矩阵”打开打开企业咨询市场局面。国内石油、金融领域的大型国企也是他们的客户。


这样一本由企业咨询行业的高手,站在 2017 年写 8 年以后银行变化的书,在 4 年后的今天观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本质上是用当前的实际情况对他人所描绘的未来进行审视,“未来现在进行时”。


当然,我也不是银行/金融专家,我也只能对自己从事的金融科技领域发表一些看法。


在这本户的第十章里作者提到,2017 年的中国金融科技有四大发展新动力,包括:

  • 金融压抑是革新的土壤

  • 技术进步是革新的条件

  • 客户改变是革新的动力

  • 监管包容是革新的环境


从今天来看,这四大动力均促成了金融科技较好的发展,如今小型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银行都在使用或计划使用云、大、物、移、智等技术,随便打开一个银行的 app,都会找到 5 年前还没有普遍出现的“xx 生活”、“xx 精选”等一级菜单栏目。银行也希望用生活化的场景进驻到用户的衣食住行中。这一点是金融思维与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差异。


好巧,我正在考虑这一差异,然后就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这样的配图和内容:

左边可以看到,传统金融业者通常会将金融服务看成一条价值链......从这条价值链的构造可以看出,传统金融机构普遍仍持有机构本位的思路,产品设计是相对中后台的职能,设计过程主要依照内部规章制度进行。

有边侧可以看到,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往往沿袭互联网或电商的思维来看待金融......在这个系统中,一种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产生首先源自用户的需求,当某种需求在某个场景中被发现后,再反向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

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价值链思维的核心是控制关键点、控制风险,从而天然地倾向于采用封闭的系统......而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产品源自场景,每一个场景往往就是一个垂直行业,互联网的世界是短链条、多线程的,没有哪家企业能独自控制所有的场景,因此互联网企业天然地倾向于开放与合作。


不知道你读完这些话之后什么感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刚过去不久的蚂蚁金服推迟上市事件。产品开发链条短、审核少、一味的迎合需求,正是造成了大家口中“风险控制不到位”、“普而不惠”等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如今,“监管包容是革新的环境”这一动力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包容背景下潜行了这么久,必要的产品风险控制还是一定要有的。今天释放的信号,是加速之后的必然减速,加速是为了跑的更快,但刹车才能跑的更远。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17 日阅读数: 23
用户头像

石君

关注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2020.03.26 加入

分享孤独,成为故事,分享思考,成为思想。 做信息安全领域的探险家。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读书笔记之互联网金融思考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