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加班导致的离职?
每一个员工都是付出了足够多的成本才招进来的。如果公司的离职率很高,管理者一定要去找原因,我的经验告诉我,工程师离职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加班,特别是不给加班费的加班。
我最近在《宁向东的管理学课》看到一个概念:”窄化效应“,它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分享给大家。
“窄化效应”是 1996 年由美国的一位教授罗文斯坦在一篇很有名的论文里提出的。指的是个人会因为某个时刻某个点的偏好,而导致原来的偏好出了问题。举个例子,你本来跟同事开会,大家相互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不知道怎么的,你们两个突然就吵起来了。第二天冷静下来后,觉得真不应该,又相互道歉。
罗文斯坦从神经生理学上来找问题的原因,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窄化效应”,是因为在当时存在着“体内因素”(visceral factors),你也可以理解成处于 “窄化效应 ”的人,体内分泌了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所导致的行为 “驱动力 ”,九匹马都拉不住。这个拉不住,就让他在这个时间点上表现出了违背常理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注意到一个人不断处于窄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一些事情发生。比如,这个时候就特别不适合进行沟通交流。
罗文斯坦说,人的“体内因素”,常常和自己的偏好过不去。体内因素的浓度和变化是很快、很剧烈的。所以当一个人钻牛角尖的时候,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就只有那一件事,他会对那件事呈现出强烈的“暂时偏好”。而且,这时候他的注意力就在当下,就在那件事上,当前能够把心中的那份情绪释放出来就格外重要,什么长期、未来,什么自己发过的誓、外人的情感,全都不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窄化”。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付出太多的身体努力和精神上的努力之后,他会疲劳,严重的情况就是筋疲力尽。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内部会产生一些体内因素,这些体内因素虽然你不一定察觉得到,但它会让你对当前所做的事情产生厌恶感。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你进一步付出努力的意愿会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休息,让体内因素慢慢地消退掉。可是这时如果你硬要坚持工作,靠理性和文化来支撑,往往是没有用的。因为理性注入的本质是希望能够刺激出新的体内因素,来对抗原有的体内因素,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让你更加厌倦。
我看过一些学者的研究论文,他们认为,加班行为和人的工作安全感有关。当人的工作安全感比较低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加班来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趣的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脑子越清楚、在工作中越容易担任关键角色的人,越愿意使用加班的方式,来增加这种安全感。而当他们加班加点干活的时候,底下的人也陷入了加班的困局。
那我们想想,如果率先加班的,是公司的老板呢?如果公司处于一种高度竞争状态,老板的安全感降低,而他又是一个工作狂,那结果很可能就是在公司里建立起一个“加班文化”,然后一级一级地加班。
社会学家侯查德(Hochschild)曾经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情绪劳动”。其实,几乎全部的知识劳动都是情绪劳动。而今天又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少有干活不用脑子的,你想想现在还有简单的体力劳动吗?就说到你家里送柜子、装柜子的员工,你能说他们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吗?当他们晚上处于很疲劳的状态下,还在你家里边安装柜子的时候,你可以用心观察,他们的工作毫无疑问是打折扣的。
那么,加班往往就是在疲劳上再加疲劳,会导致对工作的厌倦,起码是不热爱,而且会引发很隐蔽的“窄化效应”。于是,摆脱现有的状态,就会成为一个强烈的意愿。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离开了一个加班的公司,可是没想到他有可能又会走入一个也有加班文化的公司。你想想,这是不是更是一个“窄化效应”的例子呢?
侯查德还说,组织有的时候会特别强调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其结果就是员工看上去情绪很饱满,组织认为他们心态积极、斗志昂扬,可是组织不知道的是他内心实际上是一种疲劳的状态。当疲劳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使员工不离职,这种 “窄化效应 ”也会引发员工的紧张、急躁、易怒等情绪耗竭的现象,导致员工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增加,以及看不见的是,非正式的组织会很活跃。而“窄化效应”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一般来说离职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关键骨干的离职,这对于组织的损失是巨大的。
那如何减少加班导致的窄化效应呢?
一、首先得减少工作量。从源头减少无效需求的开发。比如做好优先级管理,优先级低的工作,没时间就不做。
二、做好项目管理。不要把问题都压到项目后期来解决,在前期就要做好监控。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跟进处理,别等到项目要发布了才发现问题。
三、讲明白加班目的。最好在每个同事入职前就讲明白,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种。对于提前做完的人可以提前走,技术部的领导要坚持到最后。
四、做好缓压工作。比如每周都出去爬山、打球、聚餐、每天准备几十分钟下午茶时间等。
五、帮助员工节省时间。比如加班的时候,统一订餐、报销打车费用、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开更高效的会等。
六、向上争取资源。加班没有加班费,但可以争取一些钱作为部门活动经费。对于项目中表现突出的,也可以给予奖励。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石云升】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5553b17a5fe3f8aa1bf157d4】。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