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畜在维权中成长 | 记初次打官司
长文预警。
【维权背景】
去年偶然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因为闲暇时间多,且自我感觉挺符合招聘需求的,就加了联系人(人事)微信,问了几个相关问题后被转给了另外一个负责人(A总),写了篇试稿,通过了考核,便确定了合作,依旧是微信跟A总敲定合作细节和工资。
因为整个过程非常顺畅,我不想显得太事儿便没提签协议这茬。
现实痛快给了我一耳光——该事儿就得事儿,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毕竟总有事与愿违。
上手工作后才发现,供稿的两个公众号分别属于两家公司,公司甲和公司乙,其中A总是公司甲的人,而发工资的则是公司乙的B总,两家公司应该是代理经销之类的关系,但感情估摸着马马虎虎——
举个🌰,刚合作时B总坚持让我去见个面,见了面才知道他是怀疑A总把认识的人塞到了这个兼职岗;而A总则一直跟我说B总一老头啥都不懂让我随便应付着就行。
情况大概就是如此,过年前因为急着回家,虽然没准时收到工资,又自己个儿暗忖啊之前也有拖延的情况、不算啥事,再说后边还得合作呢,不能让对方觉得咄咄逼人之类的。
结果后边疫情爆发了,工资一拖再拖,直到某天A总回复说B总的公司乙要被并掉了,接下来也不用写稿子了,年前的工资一定会帮我催着尽快补上的。
刚开始也是觉得要礼貌要体面,虽然A总的回复一条比一条敷衍,但我还乖乖巧巧地耐心等着。
直到A总不回消息了,我才怒了。
决定主动维权!
【如何维权】
愤怒是一时的,法盲则是…现实的。
首先我能想到的就是劳动仲裁。
但前边也说了,我供稿有两家公司,招聘公司和实际发工资的公司,谁才应该是仲裁当事人呢?
就此,我咨询了上海人社局12333的在线客服,但在我陈述了个人情况后,对方告诉我:
兼职不属于劳动关系,不能申请仲裁。
如需维权请咨询司法热线12348.
PS: 如果是劳动关系,维权的话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都是可行。
于是我只能致电12348热线,再一次陈述个人情况,再一次也被告知说这确实不算劳动纠纷,而是属于劳务合同纠纷,要维权只能去法院申请民事诉讼状告对方。
接线员又问了,标的金是多少。
我说了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后,对方就说,金额不大的话,其实维权必要性就不大了,毕竟你维权成本可能要超过损失金额。
对方虽说是好意,但,面对兼职公司的流氓行径我束手无策还得自我开解?当时还冲接线员发了火,得说句对不起。
正因为困难重重,恰好就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这个人别的优点不多,就是头比较硬,偏偏就想撞撞这南墙。
于是,我决定,申请民事诉讼。
【维权流程】
冷静下来后一细琢磨便又给自己泼了盆冷水,毕竟我离“法”最近的一次大概还是,小时候因为伶牙俐齿堵了亲戚的嘴后被半讽刺半挖苦式地夸了句:这么会讲话以后怕不是要当律师去。
呜呜呜,伶牙俐齿的小姑娘不仅没当成律师,还变成了又怂又无知的法盲青年。
最终还是互联网好!后来得到DB网友肖酱的帮助。
再再一次跟肖酱陈述了我的情况,她便耐心细致地帮我捋清了情况,又详细讲解了诉讼流程,我才知道了申请立案维权的步骤(考试重点来啦~)。
第一步是申请立案。
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所在的基层法院管辖,当事人(原告)需要写个民事起诉状交由民事立案庭,提交证据,申请立案。
我在实际履行这一步时碰到了如下问题:
如何写民事起诉状→百度有很多模板。
证据如何整理展示→微信聊天记录可作为证据,证据包括合作关系确认、工资发放记录以及工作内容证明等;证据首页为目录页,包含序号、证据名称、证明对象、页数、来源等信息。
管辖地→我刚开始向公司乙实际办公地所在的区域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但被驳回了,法官建议向原告所在地申请立案。
要去法院递交起诉状吗→上海有个移动微法院网站12368,当事人注册后可网上申请立案。
第二步是材料审核。
网上申请立案时提交的材料包括:民事起诉状、原告身份证明、被告工商信息以及证据材料。
这里遇到的问题是:
被告工商信息如何获取→我最开始在企查查截屏了甲乙公司信息,后肖酱告知,最好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第三步是诉前调解。
一周后我收到了法院的短信通知,被告知已立诉前调解案件,之后案件被分派到临近法庭后,法庭的工作人员又再电话通知我,并让我提供了纸质的诉讼材料,以及被告在用的电话号码。
这里遇到的问题是:
被告联系方式如何确认在用→公示系统能查到的都是注册信息,但并不能保证在用,机灵的我通过各种蛛丝马迹的信息最终确认了A总的电话。这算是个例情况,此处不赘述。
千难万险地提供了联系方式,又妥妥贴贴地整理了证据,能在诉前调解就解决问题吗?
事实证明,人不要皮,天下无敌。
法庭联系了A总,A总呢理直气壮地说跟他没关系,是公司乙的B总给我发的工资,而公司乙已经倒闭了。
诉前调解宣告失败。
第四步是缴费立案。
法院立案后短信通知缴费,然后给涉案双方寄送传票,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要求被告给答辩意见。
开庭审理。
法院判决裁定。
执行。
这一步我没遇上啥问题。
因为还没等到开庭,A总终于从他微信通讯录的茫茫人海中找出了我,状似失忆般地问我,你打官司告我干嘛?
我毕竟是个要面子的文化人,细数123帮他做了个明白人。
他这会倒是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秒回,说啊我本希望拉个群让B总把钱给你的,但是他不愿跟你接触啊,你放心,这会他委托我来处理这个事,会尽快把钱给你。
朋友,看到这,你是不是想问,到底欠了我多少工资?听起来是不是像个千八百万的?
讲实话,看到他这么支支吾吾态度谨慎一拖再拖的,我都怀疑我记错了工资数额。
翻了翻聊天记录。
确实只有两千块。
PS: 在未收到对方真金白银汇给你的工资之前千万不要心软撤诉!
我收到上述信息是在5月8日,然而真正收到对方工资是在此之后的20天,此时距开庭还剩18天。
【维权成本】
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都已经很心累了,更别说实际跟进整个流程,这可能也是让人们对诉讼维权一事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最开始与肖酱沟通时,她也提醒过我,确定要起诉吗?毕竟流程漫长且繁琐。
但我还是重重地点了下我的硬脑壳。
这也就是此前司法热线接线员跟我讲的维权成本之一——时间。
4月1日决定起诉,4月5日准备好诉讼材料,4月7日首次申请立案,4月8日首次立案申请被驳回,随即重新提交立案申请,4月15日被通知确认诉前调解,4月28日被告知调解失败,5月12日正式立案, 5月14日收到法院传票,5月28日拿到工资私了申请撤诉。
耗时近两个月,期间搜集证据准备材料,不说工作量多大,只是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天生的,若非肖酱慷慨指导,让我单单摸着石头去过河可能会半途而废。
如果我没能幸运得到肖酱的帮助,可能就得再添一项成本——律师费。
律师费在全国没有统一定价,但是不同省份相关部门会给出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该收费标准提供指导意见,具体费用由律师和委托人协商确定。通常根据案件类型、地区,采取按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或计时收费等方式进行。(via华律)
网上查了下,以我这个涉事金额来算,律师费成本约在200左右。
最后是固定成本,维权成本之三——诉讼费。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不过原告的诉讼请求里都会注明,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而我因为开庭前主动申请撤诉,诉讼费由我承担,最终还退了一半。
最后再补充一下,如果案件复杂涉事金额较大,但又没有经济能力请律师的话,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或有长篇累牍,劳您看到结局,感谢感谢。
希望这篇总结能有幸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点微小帮助,也谨以此给自己留个教训:往后不要给自己加太多贴心乖巧小白莲的戏,该签合同签合同,该索赔索赔,大家进了社会这大熔炉并不为行善积德而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张鸱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183967d87798b802c88c942d】。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