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习秘诀:费曼学习法
总有读者问,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推荐,肯定有啊,费曼学习法听过吗?
就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的“费曼学习法”。看着这里估计有读者就该不高兴了。我一个普通人,你给我推荐科学家的学习方法,老池是不是过分了啊。
并不是这样。理查德·费曼号称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聪明的人,人家发明的东西,自然是大道至简。他的这套方法曾被无数学习牛人奉为“最佳学习方法”。重点是以教为学,操作流程也很简单,人人都能快速掌握。
平时咱们怎么学习呢?大部分人都处于无意识的学习状态,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学与不学完全靠心情。今天心情好,就多听几节课,多记几页笔记;明天心情差,就少学点,或者干脆不学了。我经常在极客时间的部落看到有用户说:呀,三个礼拜没学习了,赶紧的。这肯定是突然受到了什么刺激想起极客时间了。
其实健身减肥,差不多都是这样。说起半途而废,每个人都是专家。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方式,效率低不说,也不利于知识的吸收。
我自己算是个爱学习的人了。在成长的过程里,我越来越深信,人的成长速度和他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息息相关。
比如,有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喜欢记笔记,把重点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遍,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加深自己的记忆。我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比较喜欢实践,像编程、摄影、写作、产品设计等等,一定要亲自动手做才行。我们的极客时间专栏作者刘超老师曾在《 趣谈 Linux 操作系统 》中分享过 [“三遍学习法”和“PPT 笔记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92382) ,读书或学习专栏可以采用“先读薄,再读厚,再读薄”的方法,然后再为某一段知识做一页 PPT 笔记,把握总体思路,查漏补缺。
如果你还没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先从简单的、科学的、经过很多人实践的方法入手,跟着一点点学,最后把它固化住,成为自己的习惯。
“费曼学习法”就是一个操作简单,并且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它只有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模拟教学、反复理解、复习并简化。
1.确定目标:选择你要学习的知识点
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想学习的知识点,可以是一门编程语言,也可以是照片拍摄技巧,或者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等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不难,相信每个人都有想提升的地方。真正的难点在于,这个目标是否有足够多的诱惑,能给你足够多的动力去坚持学习。
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激励”二字的力量了,物质或精神上的回馈都能促使你前进。如果用“画饼”作比喻,假如你的学习目标是精进自己的照片拍摄技术,那么给自己画的饼就可以是拍出好照片找到女朋友、举办个人摄影展、兼职做摄影师等等。
想象得也可以再远,或者再天马行空一些,这些都是你继续学习的动力。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能不能坚持下去,能坚持多久,其实最后凭借的都是信念。
2.模拟教学:假装讲给一个孩子听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针对你想学习的知识点,在纸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并且假装你要讲给一个孩子听。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给某个人讲。
一般来说,我们给成年人讲清楚一件新事物还算容易,成年人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你跟他说专业术语,稍做解释,他基本就听得懂了。但如果你想给一个孩子讲清楚某个知识点,就不能再用复杂的词汇了,必须要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也就是大白话,甚至还要用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
在费曼看来,如果你不能向一年级学生解释清楚某件事物,那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明白它。
3.反复理解:复习卡住的地方
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有哪里解释不清楚,或者遗漏了什么,那你的学习就真正开始了。针对卡住的地方,你需要想办法补上缺口,可以查找资料、翻阅书籍、请教朋友等等。从各种途径获取新养分,填补你的知识盲区,直到你能用大白话把它讲清楚为止。
如果跳过这一步,就很容易产生“知识幻觉”,以为自己掌握了。正如霍金所说:“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
4.复习并简化:进一步理解并简化描述方式
填补完知识漏洞后,你会对知识有个更全面的理解。把自己新的认知记录下来,然后再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它们。你可以找一个不知道这个知识点的人,或者找一个小孩,讲给他听,对自己的知识理解程度做一个终极测试。
总的来说,“费曼学习法”的四个步骤很简单,也很容易实践,但要想发挥这套方法的最大效用,你需要精进自己的类比、联想能力,面对庞大复杂的概念,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出来。费曼本人就很擅长这一点,他能用直白浅显的语言解释量子力学等复杂深奥的话题,因此他也被誉为“伟大的讲解员”。
在费曼看来,要想把事物解释清楚,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发现事物的乐趣,这也是费曼的父亲传授给他的智慧。费曼曾经写道:“对我父亲而言,非常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过程,是我们如何发现。”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好奇心,有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今天没什么可推荐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池建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ecc1088d6915956942f019b5】。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