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笔 | 为什么“杨丽萍”们的生活被指责
近来高踞热搜榜的女性除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还有“失败的杨丽萍”。
前者让大家欣喜于中年叛逆的姐姐们也可以神采飞扬组团出道,后者却让人问号三连:杨丽萍失败?天才舞蹈家杨丽萍不生孩子就是失败?培养了诸多优秀舞者的杨丽萍因为不生孩子便自私失败了?
正如曹林老师所言,“女性无需通过生孩子来证明个人价值”这样的常识还能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可见讨论层次之低下。
可这样低下的讨论却实实在在有许多“情真意切”“盛情凌人”的参与者,始终坚定认为并批判不婚不育的杨丽萍就是失败的典型。
哪怕杨丽萍本人早前就对此回应过“爱有很多种,并不是爱情最重要。”“一只小蚂蚁也是我的孩子,我的舞蹈作品也是我的女儿。”“我是生命的旁观者”;
哪怕也有不少人在输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庸人在天才面前张牙舞爪”等观点;
……
这些参与者们却“初心不改”。
为什么?
我想起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读到的一句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Only the supremely wise and the ignorant do not alter)。(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作者丹•米尔曼,一本半自传式半虚构小说,书中塑造了三个主要角色,主人公“我”丹•米尔曼,导师“苏格拉底”,灵魂伴侣“乔伊”。
故事开篇中的“我”是个风光无限前途无量的体操运动员,但光鲜亮丽之后却慢慢陷入忧郁恐慌,直到一个深夜意外遇见了在加油站工作的神奇怪老头“苏格拉底”。之后苏格拉底带着“我”体验了或浪漫、或惊险、或恐怖、或温馨的旅程,他以捉弄、嘲讽、放养、安慰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种种方式指导“我”修炼,并让“我”与灵魂伴侣乔伊相识,引导“我”不断自我修炼完善,从一个“严肃的傻瓜”,逐渐脱离肉体与世俗的束缚,最终成为一位“和平勇士”,获得心灵的自由。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本改变生命的书。
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是常态,尚不能确认我的生命是否会因这本书而改变,但确实从书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包括但不仅限于对这次“失败杨丽萍”讨论的感想,且先谈谈这一个感想。
“杨丽萍”为什么成为失败典型?
当然不止杨丽萍,许许多多未婚未育的大龄女性在 21 世纪的今天还在被人指责不守妇德, “婚否”“孕否”与做人成败构成因果关系,这种文化糟粕依旧深植于现代社会,却无人看到她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成就。
“杨丽萍”事件不是个例,此前看过一部记录片,主人公亲朋们所持有的观念就如同发布“哪怕 61 岁的杨丽萍看起来不过二八年华但她就是可悲失败”的评论者一样——她(他)们觉得自己比功成名就的“杨丽萍”们更优越,因为她(他)们结婚生子了,而对方依旧单身。
太讽刺了。
借书里讲过的一个故事来推导下这个局面吧——
很久以前,有位受人爱戴的国王,他的城堡在山丘上,居高临下,俯瞰他的领地。他颇得民心,附近城镇的人民天天都进贡礼物,而每逢他的寿诞,全国上下都欢欣庆祝。人民敬爱他,因为他睿智而富有威望,判断事情公正不阿。
有一天,悲剧降临这个城镇,饮水受到污染,全国男女老幼都发疯了。只有国王因为拥有私人水泉,而幸免于难。
之后不久,发狂的城镇居民开始批评国王举止“怪异”,判断力拙劣,智慧也是假的。很多人甚至说,国王发疯了。他很快失去民心,再也没有民众进贡礼物或庆祝他的寿辰。
孤零零的国王高踞山头,无人作伴。有一天,他决定下山,到城镇走走,那天天气很热,所以他喝了村里的泉水。
当晚,民众热烈庆祝,大伙欢欣鼓舞,因为他们所爱戴的国王“恢复正常”了。
到底是谁的世界发了狂?
看完这个故事,我试图理解了一下那些义正言辞声讨“杨丽萍”的人们,他们是真的觉着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哪怕他们的婚姻生活一地鸡毛,但那是世俗认可的安稳幸福;哪怕他们的孩子再乖张叛逆,那也是老年生活的保障——他们无法认可与自己生活轨道偏离太多的人生。
但凡女性有点高于生育的追求,都是他们生活里的异端,都是“杨丽萍”,都是“山顶的国王”。
然而,并非只有女性是这种“社会规则”的受害者,被规则推着成家立业当顶梁柱的男性也一样,他们就非得买房置车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么?如今早就不过石器时代茹毛饮血的生活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标准还适用吗?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要成为“像别人一样的”人,也不必勉强过着“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
许多人好像很笃信“树大招风”的道理,生怕自己过的跟别人不一样就招来非议,畏畏缩缩做个不出错的普通人却又看不惯别人活出了自我。
如同书里讲的那样,这些人借着“现世安稳”“平凡可贵”伪装自己的平庸、恐惧和困惑,一生都在懊恼于自己摇摆不定的妥协,怕哭又怕笑,怕活又怕死,端着一杯半冷不热的茶坐在井底,叽叽喳喳,言不及义。
真想把“从你嘴里出来的东西,和进去的东西一样重要“这句话打在公屏上。
如果不是这次讨论风波闹得太大,我想杨丽萍本人应该是不会站出来回应这种无端指责的,因为像她那般活得明白剔透的人,早就领悟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个古老的道理。
“杨丽萍”们自可坚定各自的追求。
“评论者”们也请管管好你自己吧。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张鸱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4f485065afc96c3c8bab3f4b】。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