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见炮火的人来做决策,做决策的要好好听听炮火
今天发生了一些蛮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是,和一个产品经理开会,聊到要做一个产品,然后讲了一大堆和这个产品 OKR 的内容。
第二件事情是,和另外一个同事开会,说到要做一个帮助提升营销效率的事情,也是讲了一大堆他做这个事情的目标和后续打算怎样去做。
我在听完了这两个同事讲后,给他们都提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知不知道做这个事情的背景、场景、痛点?如果知道,那请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然后我们再来聊你们前面讲的内容。
为什么我会强调事情的背景、场景、痛点?
由于我们公司是做 toB 的,客户数量也不少,要服务好客户,必然会有分工,有些角色是和经常终端客户有直接打交道的,有些角色是在公司专门做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和客户打交道的交道的次数会少一些。
这个时候,必然会发生一些协同上的问题。
比如销售角色,不一定懂产品设计。产品设计角色,不一定清楚如何和客户打交道。
换言之,销售角色,是听得见炮火的人,但产品经理,不一定是真正听过的炮火的人。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这个说法源自任正非。
第一次出现这个提法是 2007 年,任正非在英国代表处讲话时提到,“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把“指挥所”建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权力、销售决策权力授予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打不打仗,客户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
我分析了一下,发现这里面会有几个角色:1、客户 2、前线指挥所 3、后端(总部)。
任老讲的这段话比较抽象,网上有人专门做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华为一个 13 级的一线小员工,因为需要项目资源,在三更半夜拨打机关里一个他不认识的 21 级干部的电话,而且,对方还得接这个电话,这就是“呼唤炮火”的真实案例。
13 级是什么概念?这是华为知识型员工的起点,比如通过校招进入华为的应届生,工作满一年,职级可默认调为 13 级。21 级是什么概念?在华为没有经历 15 年以上的历练,且为华为做出卓越贡献,很难达到这个级别。
这位“小员工”如何呼唤 21 级机关干部?主要是通过电话的。
曾经有人评选最具华为特色的“内部黑话”,“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这句话得票最多。因为,华为人在全球开展业务,一线和后端沟通只能通过越洋电话会议,“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是华为电话会议系统第一句话。华为人听这句话都听到耳朵长茧了。
华为的电话会议很有意思,一开始可能只有 3 个人在开,两小时后,在线的可能已经有 12 个人了。为什么?一线向你的部门求助,你说只能提供部分资源,其他资源还需要某某部门配合,于是一线会议召集者会把你说的那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拉上线”, 当下就把资源确定下来。
回到 13 级小员工的例子,当这个电话会议快结束时,这位小员工会说:“感谢家里各位兄弟的支持,我稍后写一份纪要,抄送给各位,大家明早回到部门,就把资源落实一下。”在华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会议纪要具有法律效力,电子邮件就是命令。
是谁,赋予一个 13 级的小员工这样的“越级”指挥权?是组织!
任正非说:“我也不知道一线要多少资源合适,只能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因为他离客户最近,大家先听他的,选择先相信他,我们事后复盘时发现浪费弹药了,再‘秋后算账’、总结经验就好。”
上面这一大段,是用来讲述 ”听见炮火的人来做决策“
做决策的要好好听听炮火
回到这篇文章标题的另外一半 ,”做决策的要好好听听炮火“。
我认为,总部的产品经理做产品设计,或者是做帮助营销效率的提升的事情,都属于决策的一部分。一个问题要不要解决,一个功能值不值得做,一个活动值不值得参与,都是决策。
决策的好与坏,取决于有否"好好听过炮火"。
这里的炮火,我的理解是,有否结合实际的活生生场景,场景多还是少。
这其实是极度考验同理心的,因为 toB 的产品经理,所接触的客户,肯定是没有一线的销售经理或者实施人员多的。
产品经理要有能超越别人提的需求,还原实际的场景来做产品的决策,才可以做出来让人点赞的产品。
最后的总结
炮火,是指第一现场,包括客户的声音、情绪、表情和客户真实工作环境。
听见炮火,是指听见了真实的客户的声音、感受到了客户的情绪、看见了客户的表情和客户真实工作环境。
做一个决策,比如客户说他要一个功能,如果产品经理只会去画 PRD、写使用手册、简单的定义 KPI,没有回归到客户为什么想要这个功能,客户的真实场景和实际遭遇,那么做出来的东西,是经不起推敲和价值考验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数列科技杨德华】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36f044a28f1fa644147431a0】。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