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分享了用 APICloud AVM 多端开发技术开发一款《外卖 app 开发》项目源码解析上篇,现在把下篇补足,希望能帮助开发者快速体验一套代码编译 Android 和 iOS app+小程序。
这篇主要讲解菜单点餐页双向滚动交互、菜品加购处理、购物车和付款逻辑处理,以及用户中心开发。查看这篇时,可以先复习上篇:
APICloud AVM 多端开发案例生鲜电商 app 深度解析(上)
一 菜单点餐页面
分类和菜品的双向滚动交互
这个页面是一个左右分栏的布局。左边是菜单分类,右边的菜品。 有一组比较常见的交互:
滑动右侧外卖 app 开发菜品,左侧分类高亮会随其更改。
点击左侧菜品分类,右侧菜品回滚到到对应区域。
其中第一个交互相关逻辑类似于在开发商家主页的滚动 scroll-view
触发头部透明度的逻辑。 所以同样地为右侧的 scroll-view
绑定上 @scroll="onScroll"
函数。
具体逻辑请参考源码的实现部分,获取滚动高度等和主页类似。
重点关注第二个交互的核心在于点击对应分类,右侧的 scroll-view
需要滚动到指定位置。 使用属性来进行位置绑定: scroll-top={scrollTo}
。此时只需要在左边的分类点击事件 @click="switchCategory(index)"
计算出正确的 scrollTo
即可实现。
function switchCategory(index) {
this.data.categoryIndex = index;
this.data.CD = new Date().getTime() + 500; // 手动切换分类后需要锁定500毫秒 避免右侧scroll-view滚动时带来次生问题
this.data.scrollTo = this.offsetList[index];
}
复制代码
菜品和加购处理 (跨端特性处理)
右侧的菜品有一个 @click="openAdd(goods)"
事件,用于打开加购页面。
function openAdd(goods) {
if (isMP()) {
this.data.currentGoods = goods;
wx.hideTabBar();
} else {
api.openFrame({
name: 'goods_add',
url: '../goods_add/goods_add.stml',
pageParam: {goods}
})
}
}
复制代码
这个函数中展示了端差异上的处理。因为小程序没有类似 APICloud
的 frame
的概念, 所以新弹出的页面在小程序上,是一个页面内部组件实现的。
当然这种方式 APP
原生端也是支持的。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发挥原生优势,则可以使用原生端的frame
来完成。 此时,将目标页面封装在一个自定义组件中,并把当前菜品数据传递进去。
目前组件和 frame
页面的获参形式暂时不同。在 goods_add
这个组件中的 installed
生命周期中可以看到如下的兼容片段:
this.data.goods = this.props.goods ? this.props.goods : api.pageParam.goods;
复制代码
在新展开的加购浮层上,看到了之前定义的 goods_action
,所以大致逻辑也是获取商品数据和加购数,并实现一下 addCart 函数。 实际上这个页面很类似商品详情页,只是展示 UI 不太相同。
沉浸式状态栏 safe-area
在这个页面中,自己实现了一个顶部导航栏。沉浸式状态栏一般会需要获取状态栏高度等处理能力。 在 avm.js
中提供一个 safe-area
组件,用于自动处理异形屏的边界问题。
<safe-area>
<view class="header">
<text class="title">菜单</text>
</view>
</safe-area>
复制代码
在主页中,也看到相关编程式获取安全区域数据的代码:
this.data.safeAreaTop = api.safeArea ? api.safeArea.top : 0;
复制代码
二 购物车页面 computed 计算和 v-if 的条件渲染
购物车页面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展示相关页面内部逻辑的案例。
在页面初始化的时候, this.getCartData()
拿到本地存储的购物车所有的数据。
function getCartData() {
let cartData = api.getPrefs({sync: true, key: 'CART-DATA'});
if (cartData) {
cartData = JSON.parse(cartData);
this.data.cartData = cartData;
this.generateCartList();
setTabBarBadge(2, Object.keys(cartData).length);
}
}
复制代码
其中还混合了一个 generateCartList
逻辑。
function generateCartList() {
let cartData = this.data.cartData;
let arr = [];
for (let i in cartData) {
arr.push({checked: true, ...cartData[i]});
}
this.data.cartList = arr;
}
复制代码
这是一个生成函数,是将保存的对象构建为页面所需要的数组结构,同时增加每一个元素的 checked
属性。 然后再页面部分通过 v-for
来循环当前购物车的数据。
<view class="main-cart-goods-item" v-for="item in cartList">
<radio-box class="main-cart-radio-box" :checked="item.checked"
onChange={this.radioToggle.bind(this)}
:item="item"></radio-box>
<img class="main-cart-goods-pic" mode="aspectFill" src={{item.goods.thumbnail}} alt=""/>
<view class="main-cart-goods-info">
<text class="main-cart-goods-name">{{ item.goods.name }}</text>
<view class="main-cart-flex-h">
<text class="main-cart-goods-price-signal">¥</text>
<text class="main-cart-goods-price-num">{{ item.goods.curt_price }}</text>
<goods-counter onCountChange={this.countChange.bind(this)}
:count="item.count" :item="item"></goods-counter>
</view>
</view>
</view>
复制代码
注意到每一个条目的开头嵌套了一个 <radio-box/>
自定义组件。 这个组件担负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使用自定的样式来渲染一个单选框。当然 avm.js
自带的系统组件 radio 也是可以实现的。
computed 的使用
下面有一个全选按钮,用于控制是否全选。
function checkAll() {
const checked = !this.allChecked;
for (let i = 0; i < this.data.cartList.length; i++) {
this.data.cartList[i].checked = checked;
}
}
复制代码
而这个函数第一行以来的 this.allChecked
则是一个计算属性。在 computed
中能找到它的实现:
function allChecked() {
return !this.cartList.some((item) => { // 也可以使用 every 来修改相反逻辑实现
return !item.checked;
})
}
复制代码
紧接着它下面还有另外一个计算属性: totalPrice
:
function totalPrice() {
// 先筛选出选中项
let list = this.data.cartList.filter(item => {
return item.checked;
})
// 再计算总和并且格式化结果
return (list.length ? list.reduce((total, item) => {
return total + item.goods.curt_price * item.count;
}, 0) : 0).toFixed(2);
}
复制代码
然后再模板中直接使用这个结果,即可完成总价的显示:
<view class="text-group">
<text class="main-cart-footer-text">合计</text>
<text class="main-cart-footer-price">¥{{ totalPrice }}</text>
</view>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计算属性 computed
是可以通过一些逻辑计算出需要的结果,并且会暴露给实例本身, 在模板中能够同数据一样绑定。 同时能够自动处理所依赖的数据变化,做出实时的更新。
v-if 条件渲染
在页面中,有一个变量标记 isEdit
,用来表示当前页面是否是在处于编辑状态。
<view @click="toggleEdit">
<text class="main-cart-finnish-text" v-if="isEdit">完成</text>
<view v-else class="main-cart-action">
<img class="main-cart-action-icon" src="../../image/icon/icon-cart-edit.png" alt=""/>
<text class="main-cart-action-text">编辑</text>
</view>
</view>
复制代码
根据编辑状态的切换,右上角的按钮文案变化为“完成”和“编辑”两种状态。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 v-if
来判断渲染。 下面的结算、移除按钮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在模板中使用了三元表达式来做显示。
<text class="main-cart-footer-btn-text">{{ isEdit ? '移除' : '去结算' }}</text>
复制代码
三 用户页面
这个页面主要有两个要点:头部用户信息区域和订单列表。
头部用户信息
头部的用户信息需要在初始化的时候读取本地用户数据。
/**
* 获取用户信息
* @returns {boolean|any}
*/
function getUser() {
let user = api.getPrefs({
sync: true,
key: 'USER'
});
if (user) {
return JSON.parse(user)
}
return false;
}
复制代码
把获取到的用户数据作为一个普通的页面数据,用来渲染用户信息面板。 如果用户数据不存在,也就是未登录模式,则需要使用 v-if
条件渲染来展示登录界面。
<view class="user-info flex flex-h flex-center-v" v-if="userInfo" @click="logout">
<img class="user-avatar" src={{userInfo.avatarUrl}} alt=""/>
<text class="user-name">{{ userInfo.nickName }}</text>
</view>
<view class="user-info flex flex-h flex-center-v" v-else @click="wxLogin">
<img class="user-avatar" src="../../image/icon/icon-user-avatar.png" alt=""/>
<text class="user-name">使用微信登录</text>
</view>
复制代码
登录逻辑
在未登录的情况下,上面的第二块会展示,点击触发 wxLogin
方法:
function wxLogin() {
if (isMP()) {
this.mpLogin();
} else {
this.doLogin({ssid: getDeviceId()});
}
}
复制代码
这里依然需要对特性平台差异化处理。因为原生端和小程序端使用微信登录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源代码 /widget/pages/main_user/main_user.stml
中还展示了一些使用原生模块来调用微信来登录的逻辑。
登录成功以后,开始执行 loginSuccess
,可以保存相关用户信息和会话信息,以备以后的使用。同时还需要刷新用户的购物列表。 如果在真实项目中其他已经打开的页面也需要监测用户状态变化,可以借助广播事件来处理详细的逻辑。
function loginSuccess(userInfo) {
api.setPrefs({
key: 'USER',
value: userInfo
});
this.data.userInfo = userInfo;
this.getOrderList();
}
复制代码
页面的下拉刷新
页面下拉刷新和触底加载依赖于 scroll-view
的相关事件绑定和实现。
<scroll-view scroll-y class="flex-1 main-user-scroll-view"
enable-back-to-top refresher-enabled
refresher-triggered={{loading}}
@refresherrefresh="onRefresh">
<view v-if="orderList.length">
<order-item :order="order" v-for="order in orderList"
onOrderAction={this.orderAction.bind(this)}></order-item>
</view>
<view class="empty-block" v-else>
<empty-block text="暂无订单哦~" type="order"></empty-block>
</view>
</scroll-view>
复制代码
其中 @refresherrefresh="onRefresh"
就是在下拉刷新需要触发的逻辑。 refresher-triggered={{loading}}
就是下拉刷新的状态。(用于通知回弹和设置刷新中)。
function onRefresh() {
this.data.loading = true; // 设置正在刷新
if (this.data.userInfo) { //有用户信息了才刷新
this.getOrderList();
} else {
setTimeout(_ => {
this.data.loading = false;
api.toast({
msg: '请登录后查看历史订单'
})
}, 1000)
}
}
复制代码
主页的开发大致就完成了,下面关注一下付款下单的过程。
四 待付款页面 (表单数据)
该页面也比较简单,大多数实现的逻辑在前面的页面已经提及。 此外有一个输入框表单 ,用来收集用户的输入备注信息。
<view class="order-note">
<text class="order-note-key">备注</text>
<input class="order-note-input" placeholder="如需备注请输入"
onBlur="onBlur" maxlength="30" id="remark"/>
</view>
复制代码
通过失去焦点事件 onBlur="onBlur"
来动态获取数据。
function onBlur(e) {
this.data.remark = e.target.value;
}
复制代码
获取数据也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参考组件 input
以及其他表单组件文档。
开始提交订单,和服务器通信下单并且支付。下单完成后做一些联动处理:
function addOrder() {
POST('orders/app_addorder', this.formData).then(data => {
// 打开结果页
api.openWin({
name: 'pay_result',
url: '../pay_result/pay_result.stml'
});
// 通知支付成功 刷新订单页面
api.sendEvent({
name: 'PAY-SUCCESS'
})
// 清空购物车
api.setPrefs({
key: 'CART-DATA',
value: {}
});
setTabBarBadge(2, 0);
})
}
复制代码
五 支付成功页面的跳转
下单支付后跳转到支付结果页面。(这个过程是模拟成功下单,中间可以参考微信登录过程嵌套第三方支付)
--------
至此,所有的外卖 app 开发页面逻辑主线已经完成。应用中还有一些细节处理,可以参考源码和文档进一步学习研究。
想快速 APICloud AVM 多端开发上手,可查看APICloud AVM多端开发快速上手教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