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 - 小学到大学: 没有成长, 只有不断加深的疑惑
前言
本文是半虚构写作.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 我 , 但是这个 我 不是 真的全部的我 , 其中有一些个人的见闻, 有一些是身边朋友的经历.
文中, 目睹的部分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本文描写的人群是: 80 后末尾到 90 后初在农村读书长大考上大学的孩子.
小学
小学三年级那个暑假, 闷热, 蝉鸣, 令人聒噪. 一个乡村水泥厂, 我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员工宿舍外的一个土沙堆上, 我一会儿直直地趟着看蓝天白云, 一会儿静坐观察周边的人和景物, 突然一股悲怆升腾起来, 我不由自主地想: 哎, 好无聊啊, 人生难道就这么无聊吗?
我惊异于为什么至今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画面, 那种发自心底的烦躁无聊, 似乎小小年纪早早地体会到空虚的意味. 另一方面, 我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渴望了解这个世界, 我想在大量空闲的时间里面, 希望有人引领我去看更广阔的领域. 然而成年人忙碌于工作, 当时的教育环境延续着一种粗暴而又原始的习惯, 上学就是为了期末的那一场考试, 考好了就平安无事(没有表扬, 因为上一辈的人羞于表扬), 考差了棍棒伺候, 当然也不是真的棍棒, 是一道叫做 竹笋炒肉丝 的著名菜肴.
家长们, 津津乐道于 竹笋炒肉丝 的伟大发明, 既能让孩子们哇哇乱叫, 体会到疼痛, 受到教训, 同时又不伤及筋骨, 不会受内伤.
当时, 几乎接触不到除了学校课本以外的书籍, 图书馆在县城, 而一年大多数人去不了几次县城.
每次新学期发书本的时候, 都会发一本课外辅助读本, 就是老师不会讲, 考试也不会考的课本. 每次我都拿着课外读本在上课期间津津有味地偷偷阅读, 以满足我那不可遏制的好奇心.
初高中
大多数人的小学是散养状态, 顶多考不好挨一顿打.
一到初高中, 形势突变, 考卷分数裹挟着油墨气息, 如噩梦般缠绕着你.
当时流行一句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我拼命地读书, 或者说拼命地胡乱吞枣地背书, 以期望能有一个好的分数.
多年之后, 我发现中国教育体制下要考高分特别需要培养一种能力, 也就是现在的节目 < 最强大脑 > 上那些看起来似乎是天才的一项核心能力: 高强度高压力环境下短期记忆能力.
在听着妈妈的话, 听着老师的话, 努力背书, 努力学习之余, 也会疑惑: 这些公式, 当初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发明它的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每篇文章都要套路式总结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 语文考卷上的标准答案到底是谁写的? 出标准答案的人难道是文章作者肚子里的蛔虫吗? 他的答案一定对吗?
我把这些疑惑埋在心中, 不敢问, 隐隐地知道问了也没有结果.
到了初高中, 有一个现象刺激当时我幼小而又单纯的心灵: 学校根据分数不同, 将整个年级分为两种班级 快班 和 慢班.
我目睹了几个同学被分到慢班的时候眼神中的失落和惶恐, 放佛身上被刻上烙印, 分数不行意味着智商不行, 意味着慢班, 意味着被遗弃.
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人分三六九等是从学校开始的. 我们难道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书本上不是告诉我们人人生而平等吗?
在学校, 好学生(即成绩好)会受到老师更多的青睐. 坏学生(即成绩差)久而久之, 有一些开始自暴自弃, 真的变坏, 当时的参照物是香港的古惑仔电影. 有一些男生开始搞起了耍勇斗狠的那一套, 认为那样酷酷的, 也能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
当时校园暴力是常有的事情, 只是网络没那么发达, 很少见诸于报端. 有一些暴力是由老师带来的, 当时的老师很有权威感, 所以体罚是常有的事情, 家长也配合, 认为这无关痛痒, 孩子啥都不懂就是需要管教.
有一个政治老师兼班主任, 每逢周五就搞小测试, 测试不过按照分数被留下来, 在教室外走廊执行一种叫做 矮人走路 的 体罚方案, 大多数人在半个小时到 1 个小时之后, 腿脚酸软, 行走踉跄, 直到 3-4 天后才恢复.
有两次我目睹了老师在教室殴打学生的全过程, 不仅我目睹了, 全班同学都目睹了, 因为老师是在上课期间打的.
一次是语文老师, 他把一个差生叫到黑板那边答题, 答不上来后一生气, 单手掐着差生的脖子, 贴着墙直接向上提, 竟然能将那个学生提得双脚离地,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另一次是一个数学老师, 和一个差生发生了口角, 直接跑到教室后面(差生一般座位被安排在后面), 像扔沙包一样将那个差生抬起, 扔下, 抬起, 扔下, 往复好几次.
有一次, 不是我目睹的, 是另一个班级的同学被老师扇了一个耳光, 出血了.
有了这些亲身眼见的经历, 再看现在某些大 V 怀念着过去的美好, 批判着现在的道德沦丧, 社会风气败坏. 我常常呵呵一笑, 过去并不美好, 过去恶的部分连曝光的机会都没有, 你默默看着, 疑惑着, 闷在心里, 毫无出口.
大学
大学, 跟初高中又是天翻地覆的不同.
初高中的老师把大学描述成天堂, 放佛经过努力考上大学, 之前所有的迷惑, 不解 都能得到诠释和解决.
到了大学, 经过大一, 你回过味来一想, 如果说初高中是准军事化, 父权式的管理, 大学是更自由了, 没有班主任, 没有约束, 没人管理. 额, 这好像是像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 我的人生兜兜转转, 辛苦读书这么多年, 回到了幼儿园. 然而思想上的困惑, 对于人生, 对于死亡, 对于那些年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的知识, 还是没有能给我解答.
大学, 买了电脑, 海量的信息就扑面而来, 凶猛而热烈, 带着沉渣.
我如饥似渴, 毫无抵抗力地败给了 QQ 空间, QQ 农场, 魔兽争霸, 让你面红耳赤的爱情动作片, 让人尖叫连连的世界十大禁片.
回过头, 发现自己从互联网接触到了一个光鲜而又庞大的世界, 但是似乎又好像摸不到一种实质性的东西, 一种更加深刻的能让自己更加坚定的本质, 精神世界从白纸变成了模糊一片, 懵了.
后来仿佛幡然醒悟, 发誓要克己复礼, 洗心革面, 浪子回头. 然后, 对着电脑一番搜索, 如饥似渴, 毫无抵抗力地败给了成功学, 励志演讲, 不转死全家的打鸡血哲学里面. 刚开始听的时候血脉喷张, 跃跃欲试, 仿佛世界尽在掌握. 没多久遇到真正需要考验持久的耐性的时候又败下阵来, 蔫了, 颓了. 然后, 我又看了一段新的励志毒鸡汤, 又血脉喷张, 跃跃欲试, 又蔫了, 颓了. 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陷入一种轮回.
紧接着, 大学四年生涯接近尾声, 毕业论文对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能达到学位证书, 着实努力了一阵. 万幸的是我拿到了学位, 学分停留在了勉强能够拿到学位的边缘.
然后, 最后一学期突然没课了, 学校似乎早早地为你出社会找工作提供一个长长的缓冲期, 并且为了学校排名升学率, 承诺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工作, 学校利用私人关系会给你介绍到相应的车间工厂, 从而让你获得入职证明.
那一年, 学校我们这一届工作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 当然, 百分百也是可以操作出来的, 只要想. 那可太不真实, 百分之九十多真实一点.
最后, 大学毕业了, 匆匆地, 一晃而过地, 我和同学拍了毕业照, 穿着学士服. 通宵去 KTV 唱了歌, 大哭一场.
我的疑惑更深, 小学, 初中, 高中的所有疑惑, 不解, 并没有得到解决, 大学放佛只是为了混个文凭.
我看着抗日剧偶尔出现的那些 54 青年, 新的疑惑来了: 那些博学而又激情, 能够给人指引出一种人生方向的民国老师呢? 那些能够让 54 青年们驰骋, 抒发情感, 即使稚嫩但不失纯真, 充满着理想主义和朝气的场景呢?
然后, 我带着新的更深的疑惑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打工族的大潮里面, 泯然众人, 平凡庸常.
<--------- 全局终 --------->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lmymirror】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d1362ad07162d2d7a72d7537】。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