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 精髓 - Scrum 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写《Scrum 精髓》
2014 年我和两位好友左洪斌、米全喜一起翻译了《Scrum 精髓》这本书。翻译完这本书之后,在整个敏捷社区里面还是引起了蛮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印刷了超过 2 万册。但是即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和很多团队并不了解 Scrum 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因此今天想来跟大家聊一聊 Scrum 精髓这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2016 年我申请到了 Certified Scrum Trainer (CST)。这段旅程让我对 Scrum 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这几年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学员最常问的问题,比如说,Scrum 团队如何进行估算,Scrum 团队如何进行绩效,Scrum 团队怎么来考核他们,Scrum 团队应该选择什么工具?等等等等,每次培训都会有大量的这类问题。
这让我对于 Scrum 的推广深感不安!推广 Scrum 这么长的时间,依然这么多的人不了解 Scrum 的精髓!
因此今天特意写篇文章来澄清一下 Scrum 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Scrum 精髓是什么
在介绍 Scrum 精髓之前,先说说 Scrum 精髓不是什么。有很多的小伙伴认为 Scrum 不就是 3355 吗(简单好记)?其实 Scrum 的精髓根本就不是这些。Scrum 也不是流程,Scrum 也不是工具。Scrum 是通过交付产品的方式,来解决客户的问题,这句话是站在 Scrum 教练的角度上来说的。
Scrum 精髓 Part1 - 解决客户问题
作为 Scrum 教练就是要帮助客户解决他的问题,Scrum 只是帮助客户很好的交付产品一种方式。这里是站在 Scrum 教练的角度上来说客户去交付产品,那为了要能达到快速的交付产品,Scrum 只是第 1 步。在这非常重要的第 1 步,很多个人、团队和组织都在做反 Scrum 的模式。比如说他们更看重流程,更看重角色,而忽视了团队,忽视了团队内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忽视了开发团队与真正用户之间的协作,这些对于 Scrum 都是非常的重要(其实不仅仅 Scrum,应该是客户的核心价值)。
所以要看 Scrum 转型组织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只是追求一堆度量数字,恭喜你走错了。最终的目标一定是要让客户满意,要让客户的最终用户满意,帮助客户解决他的问题,那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Scrum 只是第 1 步而且是非常重要,且要坚持的第 1 步。那除去 Scrum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都是过度包装进了敏捷,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尤其是 SAFe,DevOps,大家更加看重组织分层,更加看重工具,更加看重流程。
Scrum 精髓 Part2 - 关系
Scrum 精髓的第 2 部分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团队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好,那用什么方式都是无用的。另外对于 Scrum 精髓,就是帮助客户真正的提高交付速度。只有提高了交付速度,才能不断试错,才能去探索方向。如果你的交付速度提高不起来,那就没有办法去做到快速应对变化。
Scrum 精髓 Part3 - 反思
每天作为 Scrum Master 应该反问自己、反问团队,我们现在是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了,我们和客户的关系怎么样?通过每天不断的反思,不断的问这些问题来促进团队成长。
Scrum 的反模式
对于 Scrum 的模式,有三个常见的:
第 1 个就是以流程为中心
第 2 个是以考核绩效为中心
第 3 个组织“推动”敏捷转型
以流程为中心
Scrum 不是没有流程,但不能是 SQA 的人来搞流程,也不能是不做开发的同学制定流程。因为这些人制定的流程,是死的,不适合团队,也不会轻易改变。流程是用来提高工作效率的,适合团队才是合适的。更重要的是团队一起反思如何更快的进行产品交付。而不是如何制定一个更完美的流程。
以绩效为中心
度量什么,就得到什么。 -- 彼得德鲁克
绩效是一把双刃剑,也是背景驱动的,即不同的团队采用不同的绩效,没有正确的绩效也没有不变的绩效。所以还是回到 Scrum 精髓的本质,把团队的注意力拉回到正确的路上。
“推动”敏捷转型
很多的组织都是“推”敏捷,员工是被推着走,管理层也是被老板推着走。没有人愿意主动寻求改变。这种情况下,还是洗洗睡吧,别折腾了,到最后大家都很累。何苦?
Scrum 转型,需要是团队、管理层、老板都一致认为,我们需要改,理解驱动力(WHY)。
总结
所以 Scrum 的核心,精髓有三点 (需要日日反思):
解决客户问题
关系
反思
做不到以上三点,就不要硬上 Scrum,上了也没太大好处。因为采用 Scrum 之后,团队不断暴露问题(或者用新的方式隐藏问题),没人愿意接受,也没人愿意改进,何苦呢?
最后那你理解的Scrum精髓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才是 Scrum 真正核心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Bob Jiang】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9e0bfcde50a495831e137459】。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