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敏捷中的那些模式
敏捷中的模式与反模式
本文的内容来自于7月10日我在“艾威网校”的一次分享。
开始先简单自我介绍如下:(欢迎扫码获取ppt)
原文链接 -- 部分照片复制失败,全文请点原文链接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什么是模式语言及反模式语言
敏捷中的模式语言(Scrum Patterns)
敏捷中的反模式语言
回归本质
什么是模式语言和反模式语言
模式(英语:Pattern,源自法语:patron),在物体或事件上,产生的一种规律变化与自我重复的样式之过程。
在模式之中,某些固定的元素不断以可预测的方式周期性重现。最基本而常见的模式,称为密铺,具备重复性以及周期性两大特征。找寻出固定模式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功能之一。
– 摘自维基百科
在1977年的《A Pattern Language》一书中,Christopher Alexander提出了模式语言的概念。在豆瓣中的图书介绍如下:
克里斯托弗·亚力山大是美国杰出的建筑理论家。由他领衔撰写的《建筑模式语言》一出版就受到建筑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赞誉,并对建筑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模式语言》别出心裁且有根有据地描述了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共253个模式,提供了一幅幅设计、规划、施工等方面的崭新蓝图,构思新奇,妙想迭出,不同流俗。 作者写道:“我们深信无疑,本语言要比一本手册、或一位教师、或另一种可能的模式语言略胜一筹。这里的许多模式看来在今天和以后的500年间将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成为富有人情味的行动的一部分。”诚如美国《建筑设计》一则评论所说:这也许是20世纪出版的关于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了。 这本书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它是此书的主题思想,像一条鲜艳的红线贯穿始终。各模式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如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绿化美化城镇和住宅,反对建筑风格的千篇一律,鼓励人际交往,强调人、社会和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等等。
所以不论是在敏捷转型中,还是软件开发中,亦或是建筑行业或我们身边,都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模式。而本文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些敏捷转型中的模式(以及反模式)。其中的一些模式摘自于《A Scrum Book》一书,书中提供了94中Scrum的模式,下面我会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其中的4种。
反模式
反模式(anti-pattern)也是一种模式,最早是在软件工程中提出的,反模式指的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但又低效或是有待优化的设计模式,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带有共同性的不良方法。按照《反模式》一书的作者的说法,可以用至少两个关键因素来把反模式和不良习惯、错误的实践或糟糕的想法区分开来:
行动、过程和结构中的一些重复出现的乍一看是有益的,但最终得不偿失的模式
在实践中证明且可重复的清晰记录的重构方案
– 演绎自维基百科
敏捷中的模式语言
下文主要描述四种敏捷中的模式语言:(分为两类 - 产品组织和价值流)
回顾会(产品组织)
小吃神社(产品组织)
障碍清单(价值流)
Scrum板(价值流)
回顾会
回顾会是敏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会议(也是敏捷的本质,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会再次提出这个重点)。如下图,如果忙于交付而忽视了改进,则从长期来看一定是得不偿失。
对于团队而言,回顾会就是每个迭代结束前团队在一起反思团队中关于人、关系、过程和工具的情况,根据上述情况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上图中采用的方法是: Start, Stop, Continue
开始尝试新的方法
停止无效或低效的方法(或工具)
继续使用良好的工具(或方法)
另外对于个人而言,也是需要不断的回顾总结与反思。这里是我个人的每周总结。
小吃神社
团队都很难独立存在的(尤其在大公司中),于是日常工作中团队(或团队成员)总是会受到不同人的干扰与打断。被打断后要再重新开始刚才的工作就需要思路能接上,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对于团队需要有一个缓冲地带,就是下图中的“小吃神社”。(这个名字来自于日语)
注:小吃神社不是茶水间,这个区域离团队很近,但不至于影响到团队的其他人工作。
这个缓冲地带对于团队来讲非常重要,任何问题都不要直接去打断团队的节奏(除非是生产系统挂了)。而是大家可以在小吃神社这里进行讨论。这个模式的前提是,团队太容易也太频繁被打断了。
障碍清单
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不同的问题、障碍。敏捷中经常也会提倡在每日站会上提出遇到的问题障碍。然而仅仅提出并不是很好的做法,更好的做法是可以创建一个障碍清单,用于收集并排序团队中的障碍。
这个模式的好处是:
可视化团队所有的障碍问题
排序(根据风险评估)后,根据顺序来一次解决障碍
每个障碍可以注明跟进人
Scrum板
Scrum板如下图,是一个白板,用于可视化团队在迭代内的进度。团队每日站会就围在Scrum板的前面,每个人回答三个问题。
注:Scrum板并不是看板。这里有它们之间的区别。
下面是京东一个团队的Scrum板示例:
敏捷中的反模式
下面有敏捷中的四种反模式:(我分别使用了成语故事来描述)
买椟还珠
借尸还魂
揠苗助长
闭门造车
买椟还珠
有个楚国人去郑国卖珍珠,把装珍珠的匣子装饰得非常华美贵重,郑国人买下匣子,而把珍珠还给楚国人。后用「买椟还珠」比喻缺乏见识,取舍不当。
敏捷转型中一定要认识到敏捷的本质(即那颗珍重),而不是被华丽的外表(如每日站会,漂亮的Scrum板)所吸引。
敏捷的本质是什么呢? 且看下文。
借尸还魂
原意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
这个反模式一定要警惕,因为传统软件开发(或瀑布式开发)的思维根深蒂固。 比如对于已经敏捷转型的团队,需求是如何收集、整理及传递的呢?
如果需求只有BA(业务分析人员)提出并编写,然后传递给开发团队。这不是敏捷软件开发,这是传统的瀑布式开发。
敏捷转型中应该如何进行呢?先卖个关子。
揠苗助长
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软件开发的发展规律是,一定是质量为先。如果忽视了质量,一味的求快,必然会事与愿违的。(除非一种情况,这个软件是个POC,仅仅概念原型,后续不用了。–有时候也有一锤子买卖。)
揠苗助长在敏捷转型中,经常是来自于管理层(或者客户)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管理层无法处理好便直接传导给了团队。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压力就是求速度,求快。而软件的质量在短时间内很难肉眼可见。因此就造成了这种反模式。
揠苗助长的反模式,危害非常之大。常见于各种团队,不限于敏捷转型中。
闭门造车
关起门来造车。比喻不顾客观实际,只凭想当然办事。
敏捷是个好东西,但也怕闭门造车,尤其是敏捷转型的早期。
为了能打破闭门造车的反模式,团队可以从开放的心态出发,做以下的两个选择:
在组织内分享团队的经验 – 不限于成功经验,最好有失败的踩坑经验
在社区内(公司外)分享团队经验。
敏捷家 提供了一个社区内分享的平台。欢迎联系提供分享。
敏捷的本质
敏捷的核心本质就是敏捷宣言,全名是“敏捷软件开发宣言”。请认真仔细反复阅读。
敏捷宣言
敏捷原则
敏捷的本质
敏捷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业务价值(即解决客户问题)
关系(团队的协作关系)
持续改进(Kaizen)
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点击这里。
如何学习敏捷
最后,如果你是一个敏捷新手想要学习敏捷,从哪里开始呢?
可以参考下图(感谢 拆封同学的课程,让我有了下图的灵感)
参考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我们的学习路径为:
语言的语法 –> 核心库 –> 第三方库 –> 开发框架 –> 单机部署 –> 集群部署
那么学习敏捷可以类似:
敏捷宣言 –> 敏捷原则 –> Scrum、极限编程等 –> 教练、引导 –> Scrum 、 看板 –> LeSS、SAFe、Scrum@Scale等
如果想要快速入门,可以看一下 Certified Scrum Master - CSM认证课程
如果对于敏捷软件开发,你还有其他的模式想要探讨或分享,可以参与讨论,请扫码加入"敏捷家"微信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