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架构
AI 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架构是传统软件架构(如微服务)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系统(MLOps)的深度融合。这种架构的核心挑战在于管理代码、数据和模型三个不断变化的资产,并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持续学习、演进和部署。
AI 应用软件的技术架构通常可以划分为四个核心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1. 基础设施与数据层(Foundation & Data Layer)
这是整个 AI 应用的基石,负责提供计算能力和高质量的数据资产。
硬件与计算基础设施
AI 应用严重依赖高性能计算资源。
训练环境: 强大的 GPU 集群、TPU 或专用的 AI 加速器,用于进行模型的大规模训练和超参数调优。这部分通常通过云计算服务(如 AWS、Azure、GCP)提供弹性资源。
推理环境: 针对低延迟和高并发优化的计算实例。在边缘计算(Edge AI)场景下,模型可能部署在特定的嵌入式设备上。
容器化: 使用 Docker 和 Kubernetes(K8s)来封装和管理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环境,确保环境一致性和资源弹性伸缩。
数据管理与存储
数据是 AI 模型的“燃料”,必须得到严格管理。
数据湖/数据仓库: 集中存储大规模的原始数据(Data Lake)和经过清洗、结构化的数据(Data Warehouse)。
数据管道 (Data Pipeline): 使用 Apache Airflow、Spark 或云服务工具(如 Azure Data Factory)构建自动化 ETL(抽取、转换、加载)流程,持续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用的训练或推理数据。
特征存储(Feature Store): 这是一个关键组件,用于集中定义、存储和管理供模型训练和实时推理使用的特征。它确保了特征在不同环境(训练和生产)之间的一致性和重用性。
2. 模型开发与管理层(ML Development & MLOps Layer)
这一层专注于模型的构建、实验管理和自动化流程。
模型开发与实验
模型训练环境: 提供包含 Python、TensorFlow、PyTorch 等框架的标准化环境,供数据科学家进行模型构建和迭代。
实验追踪(Experiment Tracking): 使用 MLflow、Weights & Biases 等工具,系统地记录每次模型实验的参数、代码版本、数据集版本和评估指标,确保实验的可追溯性和可复现性。
模型注册表(Model Registry): 一个集中式仓库,用于存储和版本化所有训练完成的模型。只有通过验证的模型才能注册,并分配唯一的版本号和元数据,以便于部署。
自动化运维(MLOps Pipeline)
MLOps 将模型生命周期流程化和自动化。
持续集成(CI): 自动化测试模型代码、数据验证逻辑和单元测试。
持续交付(CD): 自动化将验证通过的模型和服务部署到预生产和生产环境。
持续训练(CT): 自动化工作流,通过监控触发器(如模型性能下降或数据漂移)自动启动模型再训练,保持模型的时效性。
3. AI 逻辑与服务层(AI Logic & Service Layer)
该层将模型能力转化为可被上层应用调用的标准化服务。
推理服务(Inference Service)
模型部署框架: 使用 TensorFlow Serving、TorchServe 或定制的 Web 框架(如 FastAPI, Flask)将模型封装成高性能、低延迟的 API 服务。
API 网关: 统一管理外部对 AI 服务的访问,处理认证、限流和负载均衡。
同步/异步处理:在线推理(Online): 适用于实时响应场景(如推荐、实时分类),要求低延迟。批量推理(Batch): 适用于非实时、大规模数据处理场景(如日报表、批量评分)。
复杂的 AI 应用模式:检索增强生成(RAG)
对于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应用,通常采用 RAG 架构来增强知识和准确性。
知识库/向量数据库: 存储专有或实时知识文档。
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 负责将用户查询和知识文档转化为向量(Embedding)。
检索器(Retriever): 接收查询向量,并在向量数据库中快速检索最相关的知识片段。
生成器(Generator): 将原始用户查询、检索到的知识片段,以及预设的系统提示(Prompt)一起输入给 LLM,由 LLM 生成最终的高质量回答。
4. 应用与交互层(Application & Interface Layer)
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部分,负责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前端应用(Frontend): 网页、移动应用或桌面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交互逻辑。
后端服务(Backend Services): 传统的微服务或单体服务,负责业务逻辑、用户管理、订单处理等,并作为 AI 推理服务和前端之间的协调者。它调用 AI 推理服务,并将结果嵌入到业务流程中。
交互接口: 除了图形用户界面(GUI),AI 应用也越来越多地通过自然语言接口(如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或 API(供其他系统集成)提供服务。
架构总结:闭环与迭代
AI 应用软件的架构是一个围绕数据流动和模型迭代的闭环。数据从基础设施层流向模型开发层进行训练,模型在 MLOps 层被版本化、自动化部署,最终在 AI 逻辑服务层提供能力,由应用层交付给用户。同时,应用层反馈的实时数据和模型监控结果又会回流到基础设施层,触发下一轮的持续训练,形成一个永不停歇的持续学习与交付循环。
#AI 软件 #AI 应用 #软件外包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