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采访外籍人员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采访前
准备采访提纲
在准备采访提纲之前,要先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这个老外来自哪个国家(因为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其实比较大)、年龄、工作岗位、擅长领域等,这个很重要。举个🌰:说说我之前踩过的坑吧。我从一名英语口译转行到汽车媒体,第一次给老外做专访就走了不少弯路。刚入职一星期,有个大型车展,要采访unicat主机厂的一位领导,做成视频形式,要有音频有字幕。主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那个被采访者的职位是营销总监。我在列采访提纲的时候也提前查了他的相关资料,但是列出来的采访提纲还是被主编毙了。因为Unicat房车是豪华越野型房车,越野性能超级棒,而且品牌知名度也比较高,但是价格在大几百万,属于高端品牌。于是采访提纲中我想从Unicat的企业文化入手,深挖品牌成立的初心啊,设计亮点啊,技术优势啊,背后的品牌故事等等。但是我忽略了他的职位是营销总监,虽然这些问题他也能回答得上来,但是一定没有品牌创始人回答得更深刻,更走心。不够深刻、不够走心,就很难找出亮点。所以最后还是提了一些关于产品营销、市场推广战略方面的问题。所以弄清楚受访人的岗位职责对写提纲很重要。了解他的文化和背景,可以在采访之前来个“闲聊”,聊聊他熟悉的事务,他们国家的风景名胜啊、运动、美食之类的,可以拉近距离,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也熟悉他们的说话习惯。
按照采访提纲提问
采访提纲最好是中英文双语形式,让老外看得懂的同时,如果有PR,也可以让他们更清楚你要问的问题是什么。采访提供最好以邮件形式发送,显得更正式,如果为了方便加了微信后直接发过去也可以,但最终还是要转到异步同步工具上留存记录。第一封邮件的文风要正式些,口语不要太多,以简单明表达就可以,邮件格式,结尾的祝福语都要正式一些。如果采访对象需要对提纲进行修改,不要立即同意,我们要商量后再做决定。老外一般都比较循规蹈矩而且做事谨慎,如果你采访提纲发过去了几条问题,并且他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书面回复,那最好在采访当天就按照采访提纲进行提问,自己不要随意删减或增加提问问题,老外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不知道会回答什么。而且他们现场回答的话可能也不太记得了,不太合适的表达他们会要求删掉,成文时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他们的回答进行修改,也可能引起不满,会认为我们不按照规矩办事,这就是之前踩过的坑。
采访中
注意把握信息点
在采访老外时一般会有翻译陪同,但是采访时也要尽量声音大一些,即使老外听不懂也要看着老外说,与被采访人互动,而不是翻译。如果之前发过去的采访提纲他没有书面回复,看过问题后老外想临场发挥,那么在现场采访时要注意捕捉他回答问题里面包含的信息点。可以在他回答问题后适当地就此答案进行追问,延展。如果遇到关键信息,脑海中要迅速记录下来,这样可能写文章时标题就呼之而出了。
认真倾听是表达尊重最直接的方式
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和受访者的交流、哪怕听不懂,也要有互动。比如他说了一句我们还能听得懂的英文,可以轻微点头或微笑下,切忌不要一直低头看采访提纲,完全不和老外交流,那样老外也会感觉你不尊重他。当然,如果在采访时脱稿那就最好了。我觉得在采访过程中和嘉宾的互动最关键,融洽和谐的气氛也会让受访者多吐露一些内容。
采访后
采访过后就是要整理采访录音。但是在整理之前一定要先向受访者或PR确定这是最终版本,让他们先过一遍哪些回答过的内容是不可以出现在文章里的。把中英文速记都要让他们确认好。然后我们基于确定好的文章再进行创作。现场采访时最好把老外的邮箱要过来,这样在写稿子时如果有哪些地方觉得现场没有问清楚或表达不清楚,可以向老外再确认一遍,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度。尤其数字,最好反复确认,数字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反正我在数字上没少踩坑。
成稿
修改稿件,尤其是已经有了书面反馈的文章要尽快出稿,不要拖,因为其实老外也等着文章最终的呈现,尽快出文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沟通,如果时间拖了一周甚至两周,感觉时间成本太长就会拉低期望值了。尽量不要大动文章内容,可以对标题、摘要、内容结构做微调。
小结:
老外的时间观念都比较强,采访中无特别特殊的情况,别迟到。不过如果遇到不可抗力,认真解释下迟到的原因,多数会得到谅解的。
提问时的问题简单直接,越直接越好,稍微表达晦涩一点他们就容易回答跑偏。本身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就存在差异,所以别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尊重个性,学会接受不同观点。举个🌰,一些宗教组织发生枪击案,致使多名无辜人员伤亡,网上一片骂声,反人道。然而有多少人能看到,这样一个反人道的人在网上也是有粉丝的,这些人认为,他是为了自己的宗教理念,虽然行为偏激,但是动机可以理解。所以老外可能在采访中会表达一些我们不是很认同的观点,如果无关大是大非,还是尊重他们的观点。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