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读书吗?
读书+记录+发文,已养成了一种习惯。
将自己所读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分享出来,作为自己学习历程的积累,便于后续回顾、使用。但最近却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自己不会读书了,是先通读完呢,还是精读,再整理呢?……
头疼!
针对这个问题,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还是读书方法不对,有时过于着急对知识的梳理,却遗漏了对知识的理解。
下面就整理了几点关于读书常用的一些技巧或方法,共勉之。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面要广泛。
适用于阅读科普性、了解性的文章,只需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大事、新出了什么技术/热点等,或者通过快速的泛读来筛选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信息。
2.精读
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吸取精华。
适用于阅读当前需要充分掌握、带有一定阅读目的性的文章。如:Kubernetes HPA 工作原理等。
3.通读
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意在读通,了解整书全貌。
适用于阅读初次了解某种技术、新的领域。
4.跳读
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有时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或许在某一个时点就会恍然大悟,前后贯通了。
适用于所有场景。
5.再度
经典的书籍,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例如:《Java 编程思想》一书,就非常适合再读、再读……
适用于经典书籍、通用知识、基础性知识。
不同书籍、不同内容、不同阶段,读书的方法也是有所差异。对于阅读大部分技术书籍,可以按照以下顺序阅读,阅读效果更佳:
第一步:通读
通读全书,起到快速扫盲的目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大局观。如若遇到难懂之处,可采用跳读的方式,暂时不予理睬。
第二步:精读
通读完全书后,再针对性的精读。毕竟一本书中总有一些铺垫性的章节,这些部分精读时全部忽略,针对性的将之前不懂之处、自认为重要之处进行汇总、梳理,并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章深入理解,直到全部消化。
精读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详细深入的学习,可形成自己的一份知识图谱及相关笔记,方便后续再读、快速阅读。
第三步:再读
人的大脑,内存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总会忘记或淡化一些东西。如若有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再读一下(特指精读内容)。
养成一种好的读书习惯,必定受益终生。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xcbeyond】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c9b170683c45458adc3d62be】。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