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专利申请其实并不难?四步教你玩转专利申请!

发布于: 2020 年 11 月 02 日

摘要:别人家的专利动辄价值上亿美元,你写的专利值多少钱呢?如果写专利之前就知道自己的 IDEA 值什么价,写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


首先,我们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在当时创造了赔偿额的记录,所以非常有名


2002 年,Immersion 以 Xbox 的震动功能侵权为由起诉 Microsoft ;2003 年 Microsoft 以 2600 万 $与 Immersion 达成秘密协议并入股 Immersion,支持 Immersion 告 Sony;2007 年 Immersion 与 Sony 的官司和解,Sony 赔了 1.2 亿 $ ;2008 年 Immersion 根据协议支付 Microsoft 2075 万 $


毫无疑问,这个专利是个高价值专利的典范,我们会在后面分析它为啥价值这么高。


首先,它的价值是跟持有者的策略有关。我们先看 Immersion 是家什么公司,这个公司只有几十个员工,但是有 3000 多个专利,收入主要来源于专利授权,也就是我们说的专利流氓。这样的公司会采用进攻型策略,因为它自己不出产品,所以只有它打别人,别人没法打他。进攻型策略会更注重市场是不是够大,这个直接决定潜在收益。


相对的,微软和 sony 就是防守方。一般来说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都是防守方。比如你产值 100 亿,别人产值 1 个亿,你们互相告,你告赢了可能收入 100 万,别人赢了就收入 1 个亿。在这个案例中,微软一般不会直接起诉 sony 的,但是他借 Immersion 的刀捅了 sony 一下。防守型策略的专利主要是作为威慑或是交叉授权,你极少见到他们以营利为目的主动起诉别人。


很多老牌企业会有专利运营,把专利直接变现。但是一对一的专利授权谈判其实成本很高,我们也知道,专利那么多,专利部的人也没法全部搞明白每个专利是讲啥的,于是他们会把相关的专利打成包出售或是授权,或者加入专利池和专利联盟共同授权。但是分钱的时候,会有个问题,就是谁的专利更重要需要扯皮,目前国际通行的方案就是按数量收费,不管你专利多核心,他专利多边缘,只要进了这个池子,都分一样的钱。所以标准专利为啥那么多,就是因为有各种策略把一个专利拆成多个写。


然后来看下华为,华为是典型的防守型策略,但是也不完全,被美国禁售之后在美国就瞬间转进攻型了。


专利本身的价值是由创新性,可检测性,市场价值,不可规避性决定的,我们可以分别打个分,然后乘起来。


其中创新性是分成创造性和新颖性,创新性是必要特征。新颖性说的是你的技术的特征是不是已经被公开了,不管是被你自己公开的还是被别人公开的。创造性就看审查员的主观判断了,就跟我们做证明题的时候,你说这个结论是显然的,别人不一定觉得。


其次重要的就是可检测性。对于我们防守型策略公司来说,我们写专利可检测性为高才有实际意义,我们也有很多同事做过竞品专利侵权分析,并不会真的让你买个竞品来研究的。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如果别人开源了,可检测性就一下从低变高了,所以开源是很危险的。可检测性在不同国家其实是有略微区别的,比如在中国,你的证据必须要能够支持对方一定是用了你的技术,而在美国,你的证据只需要支持对方很可能用了你的技术,你就能要求法院审阅对方的源代码。可检测性低而且是产品核心技术的典型例子就是可口可乐的配方了,这种是技术秘密,不能写专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个技术并没有用在产品里,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另外试验了一个配方,但是效果不好,并不准备做成产品,那么是可以写专利的。这种专利也是有用的,比如可以迷惑对手,干扰对手研发,误导对手对我司技术判断等等。另外,我们目前找不到应用的技术,也许在别的时间,别的场景是有应用价值的。


再次是市场价值,这个对我们写专利的人来说暂时不那么关注,但是对于专利挖掘的工作很重要。


不可规避性这个词其实有迷惑性。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是不会特意调研别人的专利而做规避的。需要说明的事,小公司可能会去规避,但大公司一般不这么干,很多公司也是明令禁止的。而且现在技术栈这么长,很多产品有几万件专利是绕不过去的,所以没人会真的去规避。所以不可规避性其实说的是别人想仿制你的产品的时候,是不是换一种实现就能绕过你针对性设计的保护点。


我们看下专利按不可规避性的策略分类:基本专利指的就是他只要做这个产品就必然侵权。基本专利是极少的,而且往往在第一个产品上市的时候就过期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外围专利,主要包括改进型和包围型。比如如果说手柄是基本专利,那么在手柄上加震动功能就是改进型,但是如果现在大部分手柄都有震动功能,那么它的价值就跟基本专利差不多。包围型就是说,我们看到有人申请了手柄这个专利,觉得这个技术不错,我就先申请一个手柄通过有线跟主机连接的方法,再申请一个通过无线跟主机连接的方法,这就把它包围起来了,也跟基本专利有同等的价值。


接下来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下怎么挖掘专利点,以及怎么确定交底书的写法。


首先是挖掘专利点,这部分其实跟写 paper 选题一样,要么是新出了个技术,看能不能解决已有的问题,比如说有人发现 CNN 能解决分类问题,那么我就考虑 CNN 能不能解决回归问题,检测问题等等;要么是从新的需求出发,看看能不能基于现有的技术做一做,满足该需求。其中如果这个需求特别的新,那要考虑是不是能有标准化的部分。有了 idea 就可以直接往下走了。


首先,要把 idea 分解为若干特征,这部分比较抽象。这些特征里面一般不包括去噪之类的通用模块。比如说你有 ABCDE5 个特征,其中前 2 个是必要的,后 3 个是可选的。然后选取其中可检测性为高的部分,一般算法的具体实现就不包括在里面。然后再进行文献调研。也就是说,你如果找到一组特征组合,没在文献中出现过,其中每一个都能给出具体的检测方法,那么可检测性就为高。进一步的,如果每个特征都是必要的,那么不可规避性就很强。然后你要分析下现有技术的缺点,也就是新技术的改进点。然后确定下产品相关性,如果你的技术有可能用在产品中,并且可检测性为低,那么它有可能是技术秘密。这种情况你需要做出来再看。否则的话,你就可以开始写交底书了。这一点是跟写 paper 不一样的,写专利是越早越好,你并不需要等到真的做出结果来。比如说,刷脸支付的专利其实在 2010 年之前就存在了,你如果真的等技术成熟了再开始写就来不及了。


把上面的分析结果记下来,我们分 4 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叫做标准型专利,就是说你的技术涉及不同设备之间的交互,或者需要用户按特定的顺序调用 API,或者需要特定的配置描述格式,比如最优化问题的描述文件。这种接口描述天生具有可检测性,不可规避性和产品相关性,后续还可以形成标准广泛推广,虽然说看起来没啥技术含量,却是非常重要的专利。这种接口,一般编码和解析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会用在两种不同的产品中,需要分开讲。还有就是接口一般定好了很快就会公开,专利提交一定要抓紧。


第二种是产品关键技术。要求可检测性高,并且在产品中起关键作用。对于一个应用的孵化期还是有机会挖掘到的,这种专利要重点对待,最小化公开产品细节,尽量多写实施例,恨不得写个上百页都不嫌多。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在侵权判定的时候,权利要求是需要实施例支撑的,并不是你权利要求写的特别宽泛就能保护的特别宽。


第三种情况比较常见,比如说现在是最优的方案,但是等过几年专利授权了准备收钱了,就被淘汰了没人用了;或者说虽是开创性技术,目前因为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原因还没法大规模商用;或者是未来的一种可能的方案,但不一定会商用;或者目前产品中使用的技术,或竞品可能使用的技术,但并不关键。这种情况跟第二种写法类似,不过不用花那么多精力。


第四种情况是最常见的,虽然很多时候大家写专利的初衷并不是要写个干扰专利或者凑数的专利,但实际上最终写出来的专利 90%都属于这个类别。所以如果能够一开始就定位明确,并且使用针对性的写作策略的话,能省很多事。需要说明的是,前面已经讲到,专利的数量对于公司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在打包运营的时候,一定数量的干扰专利也是必要的。前面已经讲了,大部分专利的作用是威慑,并不是真的要去告别人,我们也不会明确的告诉友商,说你侵犯了哪个专利,所以这类专利写作要领就是不要让别人发现它是干扰专利,希望专利律师看了之后给的结论是该专利有风险。


这种专利只需要具有创新性并且不是技术秘密就能写。。。


我在专利审核的时候发现,大部分人写的第一份交底书都非常的长,但是选题就不对,或者写的方向不对。一般我们为了不打击积极性,也不太好直接拒了。其实你在写之前了解一下自己专利的定位,就能避免这个尴尬局面了。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发布于: 2020 年 11 月 02 日阅读数: 34
用户头像

提供全面深入的云计算技术干货 2020.07.14 加入

华为云开发者社区,提供全面深入的云计算前景分析、丰富的技术干货、程序样例,分享华为云前沿资讯动态,方便开发者快速成长与发展,欢迎提问、互动,多方位了解云计算! 传送门:https://bbs.huaweicloud.com/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专利申请其实并不难?四步教你玩转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