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聚焦目标,团队工作不再一盘散沙(中)

用户头像
一笑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14 日

目标管理真正的效力,在于过程中不断的沟通、对齐和调整 @一笑

很多管理者一忙起来,就忘了还有目标这件事。

不管你是用 okr 还是 kpi 的方式,目标管理真正的效力,在于过程中不断的沟通、对齐和调整。

在目标推进的过程中,你需要关注这几个点:

1、事情是否有落实到每个迭代任务中?完成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问题和风险?

2、依赖其他团队的目标完成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问题和风险?

3、目标和计划合理吗?跑一段时间后,是不是有新的发现,需不需要调整目标?

4、团队成员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有取得什么样的成长?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一下目标过程跟进的一些做法。

案例 1

小王是一个业务团队的小 leader。

这个季度他最重要的目标是交付某局点的需求,并配合产品上线完成。

今天小丽来找他,跟他说这个项目没法往下走了,因为客户有个需求没有提清楚,需要产品那边去推进客户配合一下。因为暂时无法继续做这个任务了,于是小丽说手上正好有另外一个事情也挺急的,于是就先做另外一个任务了。

小王听着觉得挺有道理的,说,那就先做那个吧,这个你继续跟进。

第二天早会,小王问小丽进展怎么样了。小丽说,“我刚问了他,他们现在在忙另外一个重点保障的事情,要下周才能支持。”

到了第二周,又问小丽进展怎么样了,小丽说,“我问了,他们安排人来对接。”

第二天,小丽说,“对接的那个人家里有事,今天请假了。”

第三天,小丽说,“我跟他接上了,不过他好像挺忙,我们昨天一天才有一小点儿进展。”

.... .....

 

细品起来,这其实是蛮典型的案例,管理者在追过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要到真正的结果,而是被过程中“各种各样看似合理的障碍”给糊过去了。

初看他也有在问事情的进展,但没有关注到目标本身是没有任何进展的。

跟进的目的是要确认“目标”可控,所以任何影响到目标进展的问题都要及时介入:

1、遇到的障碍要敏锐识别并跟进。比如小丽第一次跟小王讲这个项目没法往下走了,他应该站会后立即单独找小丽了解清楚情况:

目前遇到的障碍是什么?(需要跟客户澄清,但自己又没有渠道跟客户直接对接澄清)。

需要什么支持? (产品那边的小颜要协助找客户澄清)。

什么时间点能继续往下走?希望 1 天内可以澄清完成。

2、与相关方的依赖要及时协调推进。

你带着这些障碍点,去找产品那边的负责人协调。必要的时候再拉双方执行人一起对。这样这件事才能够尽快地往前走。

当目标卡在依赖方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去找对方当面澄清聊一聊,确认是否真的需要调整计划。

  • 如果要调整,双方重新确定。

  • 如果不要调整,那就推进对方按照这个时间提供,把优先级提高。

案例 2

小王的另一个下属小李负责后端的开发。这个需求大约需要耗费 2 周。

每天的站会小李都会说,我现在已经完成了 10%,20%,30%, ...

到了第二周,小李说,我在自测了,自测完成 20%,40%……

第二周的周四,小李说,我昨天自测遇到了点儿问题,倒腾了一天没搞定,今天要再排查。

周五截止日期了,小李说,我昨天倒腾了一整天,都没搞定,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

小王急了,跑过去跟小李一起看,发现他实现的思路是错的,整个思路都要重来,这件事情估计得至少延期一周才能搞定。

这里暴露了三个过程跟进的问题:

1、目标拆解到任务时,颗粒度太大。任务太大过程其实是不透明的,你很难看到真实的进度。上面两周的工作,最好是可以再拆分到 2-3 天的任务:

  • 从功能点、业务流等角度来拆分。

  • 从工作流程上拆分是相对差一点的做法,但也比整个大的不拆要好一些。比如什么时候编码完成,什么时候自测完成,也会让任务更细一点。

2、关键节点没有验收。对于重要目标在关键的“完成”节点,一定要确认是不是真的“完成”。员工很多时候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做完了,会忽略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后面还要测试、联调,写配套的文档等等。你要定好相应的完成标准,员工“做完”的时候,要认真地去确认。

需求澄清完成标准

需求开发完成标准

需求测试完成标准

需求上线完成标准

当这个习惯和标准大家都熟悉的时候,可以授权给团队的骨干来协助你做确认的动作也是可以的。但你自己在关键的核心节点一定要确认到心中有数。

确认“完成”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直接在他位置上让他演示给你看,组织团队一起来评审。跟团队约定形式就好。

3、重视障碍,这是培养员工最好的机会。当小李周四早会说自己昨天已经倒腾一天没搞定的时候,要介入进去跟他一起看一看,帮他一起理一理思路,看看是否有偏差,至少会提前一天发现问题。

案例 3

小王这个季度有个目标是要做底层架构的重构。这个任务风险很高,前期预估大概花 3 个月的时间可以搞定。随着重构、迁移方案的梳理发现,3 个月远远不够!

小王跟团队成员说,咱们团队当时定的目标是 3 个月要完成,咱们组群策群力,一起多加班搞定。但最后,他们还是没有完成目标。

这个其实是目标调整的问题,新手管理者往往容易踩坑,觉得自己刚当上管理,如果承诺了却改来改去,肯定会被领导批的,咬着牙也得完成。

对于不确定性比较高的事情,一开始的预估往往是不准的,那么后期的讨论、校准和调整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所以,当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定要重新组织 review 一下目标情况:

  • 目标现在还合理吗?

  • 如果要调整,是在哪里,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整?

  • 调整会影响到哪些相关方?

  • 应该哪些人要知道这个调整?

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校准的过程。

小结:

要想目标可以真正的落地,过程的管理很重要。要做到过程掌控,至少要做到:

目标要定期 review,校准和调整。

目标拆解够细,才能真的“看”到进度,而不要被“99%”迷住了眼睛。

关键节点要验收,才能拿到真正的结果。

重视障碍,及时排除的同时,也是培养员工的机会。

技能小贴士:

研发“进度”怎么跟:

1、为了避免看到 50%、60%、99%.....这种数字游戏的进度,在前期拆需求的时候就要开始。

假如有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需求:

  • 实现商铺管理,方便店长对货物的上下架操作(10 天)

假设以上目标分解成几条子需求:

  • 上架申请(3 天)

  • 下架申请(3 天)

  • 修改货物信息(2 天)

  • 删除货物信息(2 天)

跟进的粒度就可以设置为以上的 4 条,每“完成”一条,就去他的位置上验收一下。这样子的进度,才是真正的做到“可控并且可视化”。

2、如果为了验收可以更高效,可以提前跟团队共同讨论好我们的“完成”标准是什么?比如:

需求开发完成标准:

  • 编码完成

  • 单元自测完成

  • 代码走查通过

  • 静态扫描通过

  • 自动化冒烟测试通过

  • 相关的文档输出完成

这些简化的敏捷实践,可以很好地帮助你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中,可以在团队中尝试一下哦!


用户头像

一笑

关注

一曲新词酒一杯,笑谈管理话平生 2020.12.18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聚焦目标,团队工作不再一盘散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