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如何影响人的决策?「Day 4」
对于决策,心理学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提出过一个观点,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人们更愿意找到足够好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足够好的行动路线。
通俗来说,就是在面对不同的道路的时候,决策就是帮我们作出最快,最有效,最省力的那一条路径。
对于如何做出最好的决策,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依据启发式的经验方法,试错后的纠正,以及现在流行的复盘等方法。
今天讲一个决策方面的小知识——框架效应。框架是关于选择的一个特定描述,我所理解的就是在做决定的时候看到的那一部分现象。
而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比如经常被用来举例的生死率问题,如果医生说手术的死亡率是 10%,很多人会选择不做手术;但换个表述,说手术的治愈率是 90%,大部分人就会选择接受手术。
说到底,其实是人们认知偏差的一种体现。
反过来去应用这个心理,就会发现制定好的决策框架就十分重要。正常来说,人们倾向于选择积极的框架,会促进人们亲近和接纳意愿。
同理,在生活中负面的框架更能起到威慑、震慑的作用。比如香烟致癌率,再比如,疫情期间呼吁戴口罩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公布“今日新增例,死亡例,百分之*的概率死亡……”
这个效应会被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主打低糖、低脂卖点的食品就会受到和很多人的追捧。比如公布消息时候,多件好消息宜分开公布,而多件坏消息宜一次公布。
要避免受到框架效应影响,作出更合理决定,其实也有一些方法。
在很多讲策略的书里,都讲到了两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点是拓宽知识面,学会多元化思考。第二个办法是放慢决策,不让情绪左右自己。
所以关键还是别着急,站的高一点,多看不同的子弹飞一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