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文思海辉,以及 TA 的行业数字化“新人设”
2020上半年正式结束。在这个史上最难开局里,如果把企业比作人的话,有人将野心和欲望收缩到最小,在残酷现实里载浮载沉;也有人乘风破浪,在惊涛中自我砥砺、注定不凡。
年中复盘之际,我们便找到了一位“乘风破浪”的选手,通过TA的闯关经历,回顾2020上半年的IT产业变局。TA,就是文思海辉。
1995年成立至今的文思海辉,是为数不多业务布局全球的中国IT服务企业,目前在全球28个城市设有50个交付中心。
这样的行业“老司机”,也会在数字变局中遇到难题吗?带着这个疑惑,我们深挖了一下文思海辉的上半年“行程单”,试图从TA的动作变化中按图索骥。
2020的半山风景:文思海辉交出怎样的半年成绩单
当前世界正处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新兴数字经济转型过渡的变革期,疫情更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自然也为IT产业带来了新的命题,尤其是从单点技术到全场景落地,如何处理IT系统、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全新的角色或服务去填补市场需求。
文思海辉扬帆远征25年,早已是国内IT服务领域的佼佼者。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文思海辉以7.89%的市场占有率蝉联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榜首,并在四个细分领域位列第一,七个细分领域位列前五。但,所有过往,皆为序曲。能否在接下来的大变局中继续乘风破浪,领航行业数字化,无疑成了文思海辉面对的新挑战。
在探寻新角色与新战略的进程中,2020年,文思海辉也看到了与往年不同的半山风景。
首先,战略清晰化,成为文思海辉应对新趋势的先决条件。
1月16日,文思海辉加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通过“融合·创未来”等系列活动,加速向集团融入。
3月3日,文思海辉的转型发展计划获得集团领导的认可,进一步锚定了“产品化、平台化、新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升级。
站在2020半山腰的文思海辉,已经调校出了适应新局势的步伐与姿势。
全新的角色定位、战略谋划,自然也传输到了业务层面。
通过一轮轮产品海选,文思海辉的旗舰项目以抢眼的姿态,成为助力行业数字化的新引擎。其中包括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金融 PaaS 平台、数字化营销、数据中台、开放银行、Octo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智能语言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数据平台等。将伴随着文思海辉的业务落地,走进千行万业的角落中去。
另一番大动作,则是加速了与产业伙伴的合作速度,为数字服务解决方案提供了落地的可行性。
4月,文思海辉与 SB Cloud达成合作,构建云上 ERP“Odoo”系统;随后,又与华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5月,文思海辉与RPA 领域头部玩家Blue Prism结盟,开发面向未来的“软件机器人;
6月,文思海辉加入了阿里云“金融核心先锋联盟” ,助推金融生态开放发展……
在“黑天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文思海辉与157家《财富》500强客户持续合作的同时,还进一步达成了50家新客户的签约成就。
可以说,通过上层战略、产品落地、生态合作,文思海辉打造了全方位、针对性的升级能力,在数字化服务的技术深度、产业广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得以在真实的产业场景里深入市场。
文思海辉就像一位驶入新海域的水手,见识过二十五年IT产业的惊涛骇浪,拿到“新基建”的航海图之后,面对行业数字化的大江大河,更敢于乘风破浪。
正如CEO 卢哲群所说,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文思海辉,将继续聚焦行业数字化,坚定业务转型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跃升客户价值。
铸剑行业数字化:文思海辉开启的全新篇章
在战略升级、产品迭代、生态扩张之际,文思海辉在数字化IT服务市场上的空间正在被充分打开。可疫情绵延的节点上,新的机会又在何处呢?
其实类似的选择早在信息产业江湖中出现过数次。比如我们熟知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IBM,就在看到数字基础设施的商业价值之后,相继将硬盘、笔记本电脑等业务切割,集中精力在服务的长项上,进而使自身利润大幅提高。
对文思海辉来说,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到底要做哪种企业:是大而不专的生存性选择,还是主动出击,向食物链上层进发?
目前来看,文思海辉正在尝试将中长期的机遇合二为一。
一方面,挖掘正在不断溢出的数字化商业价值。
根据IDC的分析,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正以17.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0-2023年将达到7.4万亿美元。
大量行业的数字化需求,需要有服务经验的企业作为“中台”,完成技术到产业的对接落地。文思海辉的25年服务DNA,在此处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文思海辉就曾针对金融、政府等硬核产业打造完善解决方案服务。当下,自然拥有了了运用技术溢出优势,帮助更多产业伙伴解决数字化问题的能力。
比如旗舰产品就是对不同行业难题的拆解与应对,也为文思海辉接下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动力。
同时,针对更为长远的产业机遇,文思海辉也在尝试打开增长通道。
全球疫情带来的冲击,让效率、技术作为恢复经济的核心要义成为共识。可以预知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各个国家和产业链都会将目光放长远,向数字技术要发展红利。
其中,中国科技企业的拉动效应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强,技术能量借助“一带一路”等政策机会释放到海外,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数字化投入需要时间来酝酿出效用,如何打消企业主体当前的成本顾虑,除了品牌信任度和口碑之外,还需要针对细分场景的具体分析和量身定制,这就依赖于其技术服务方的场景贯通能力。
文思海辉在金融、制造、政府、互联网、电信、高科技等领域的释能,就起到了标杆性的导向。
中国人讲究文化。企业经营亦如是。
无论是谷歌的“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还是风波中的华为云提出“进而有为”,都说明文化层面的自我映射有多重要。而多年服务企业的文思海辉,对于企业文化的软实力锻造,同样不遗余力。
在针对内部的采访中得知,在今年这个不寻常的春节期间,文思海辉的一线员工,有的冒着风雪支撑电力、水利等客户业务正常开展,有的在机房度过除夕夜保障客户安全生产,有的为了项目如期交付奔赴客户现场进行上线演练…他们坚守岗位、迎难而上,只为按时、按质的交付,最大程度地确保客户业务的稳定持续。
而将这种“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当中,与背后支撑的管理文化、发展的机制密不可分。
据了解,文思海辉非常重视团队凝聚力的搭建,尊重年轻员工的创新创意。在实践中发现,许多一线的工程师天天跟客户在一起摸爬滚打,对数字化模式、迭代研发理念等更加敏锐。所以文思海辉建立了创新基金、员工创新大赛等鼓励自上而下的创新机制,让更多年轻人成为创新的中流砥柱,以饱满的激情迎击行业数字化新浪潮。
比如文思海辉的金融创新实验室,位于北京郊区,项目组同事们并肩作战、甚至吃住都在一起,有时还需要封闭式的管理。这种苦行僧式的“新创业”,离不开员工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与坚守,而这正是从文思海辉的管理机制中生长出来的。
转型,总是伴随着压力、变化与未知。自我淬炼的文思海辉,在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业务增长的潜力与效率,也包括了服务层面的客户信任,以及产业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更从容地应对转型新课题。
直挂云帆济沧海:“巡航”全球数字产业的中国力量
伴随着加入中国电子,文思海辉正在成为行业数字化服务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一方面,借助中国电子大平台,文思海辉将加速公司的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并将有机会拓展与中国电子内部企业的生态链业务合作,参与上下游的产业联动。
(图为中国电子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云展览”上的页面)
同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文思海辉,也得以触达更广泛的市场资源,进一步增强场景穿透能力。比如6月23日,文思海辉就作为中国电子旗下成员企业,首次亮相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以“建设网络强国,链接幸福世界”为主题的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展区,展出智能金融、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多款产品和解决方案,大踏步拉开竞争身位。
“多事之年”的2020,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值得我们竖起一个大拇指。但,这就够了吗?
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长到10年、20年,会发现“大国崛起”的道路上,中国科技企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回顾第四次信息技术的科技浪潮,会发现一百年前先后崛起的欧美科技企业,许多都仍然处于红利期,这是善于在应用层面做“改良”的中国企业一直渴求而不得的。
从靠成本优势的“苦活累活”,到今天借助技术和场景创新走上价值输出的快车道,国内IT服务产业从90年代诞生至今,经过了三十余年的砥砺前行。
如今,中国IT产业可能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首先,中国的数字技术在全球领域内站在了一线水平,在AI、云计算等领域的专利、创新贡献度稳居世界前二;其次,IT玩家们长期扎根产业端的深耕细作开始有所回报,与老牌科技大厂拉开竞争身位,比如诸多中国企业长期投入5G研发,手握众多专利技术,从而在5G融合数字化浪潮中获得很快的发展。
除了底层技术本身的突破之外,中国高科技企业想要竞逐全球市场,需要新的产业策略和出海方法论。
而面对国运紧密相关的“走出去”使命,文思海辉的全球化服务能力,无疑是一股不容忽视的产业力量。
加上二十五年间服务海外客户的独特经验,将积累的渠道、客户、经验等转化为的养料,未来更加聚焦于金融科技、制造、政府等基础产业,将进一步激活“新基建”的价值纵深。
在帮助中国数字产业“出海”的同时,文思海辉也将完成自我价值的全球跃迁。
《浪潮之巅》一书中作者写道,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赶上一次浪潮,对于一个个体、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幸运的。站在行业数字化汹涌浪潮上的文思海辉,也正无惧风浪,扬帆挺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