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灯还亮着吗》
书名很有趣,是一本很小很薄的书。它以小故事的方式,围绕「问题」这一主题,从挖掘问题的本质 -- 应该由谁来解决 -- 问题的根源 -- 是否需要解决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当实际情况与预期不一样时,问题便产生了。
既然问题出现了,我们就需要面对它,去思考如何解决。但问题本身可能是个神秘的事物,像俄罗斯套娃般,裹的严严实实。这时,得慢慢剥去层层外衣,一步步接近最真实的它。
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往往会衍生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只有看清问题的本质,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才有其意义和价值。所以明确问题的定义,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当遇到问题,不要浮于问题表面,要善于向下挖掘,避免 XY
问题。多问问,问题是什么?它真的是这样吗?
其中雷龙大厦的故事很有意思。在大厦工作的人抱怨电梯不够用,不能满足其日常需求。
起初大家想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
错开上下班时间
在各楼层张贴健康标语,倡导大家尽量步行上下楼
在电梯走道放置镜子,等电梯时照照镜子,从感官上缩短等待电梯时间
放置涂鸦画板,等电梯时画上几笔
...
的确,这些方案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无法确定问题的定义是否正确,即是否找到了真正的问题。事实也证明它并没有直击核心。
因为后来在电梯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年度检修时,发现电梯中有一只死老鼠,是它导致电梯运行缓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如果不是设备检修,估计永远都不会发现这个问题,因为没人想过是电梯的运行速度慢。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先想想问题到底是什么?不要基于表面现象仓促下结论,制定解决方案,但也不要忽略了第一印象。
常常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很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和审视方案可能产生的问题,找出问题的不协调性。比如对不同类型人来说,会有哪些不合适的地方,或者是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
有意思的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述方式,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如果对某个问题想得到不同的效果,可以尝试下不同的描述。
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谁制造了问题,就将问题抛给谁。谁有能力解决问题,就让谁去解决,即使他并不受问题困扰。一个有效的做法是让潜在的问题解决者能感同身受,亲身感受到问题的困扰,促使他以同理心去推动解决。否则,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肯定是不会着急去解决的。
问题的根源来自哪里?很多时候,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而殊不知,问题很有可能是源于我们自身。所以,在下结论前,先审视一下自己,比如是否因为自己的态度/行为导致了这个问题。
问题真的需要被解决吗?可能你费了好一番功夫解决了某个问题,却发现它根本毫无价值。亦或你对某个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但问题提出者却对它挑三拣四,并不想使用,仍然沿用原来的方式。那么,这些问题其实根本不需要被解决。
最后,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鱼总是最后才看到水的。
为什么鱼生活在水中,却是最后才看到水呢?这是个有些令人迷惑的问题,但仔细想想又确实是这样。
类比我们的生活,便可得到答案。
试想一下,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突然出现某种新奇的事物,这会刺激到我们的神经和感官,很容易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当它一旦固化,不再有任何变化时,久而久之,大脑便会慢慢的忽略它,因为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某天,它突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黯然消逝了,我们才会感叹:“噢,原来它一直都在,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同样,鱼的生活环境被水包围,水早已是它习以为常的事物,不经意间就会被忽视,无视它的存在。
最后,你的灯还亮着吗?希望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亮着一盏灯,帮助我们洞悉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liu_liu】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a4c8a43315f1c0245dfd8610】。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