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IOC 和 DI

IOC
在有 IOC 概念之前,我们要使用一个对象,通常会使用 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 高耦合。如果一个地方用到还好,假设项目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该对象,就会在每个地方去 new ,这样子呢就会和业务代码等紧耦合。 
- 扩展性不好。如果以后实现方式有变化,那么可能就需要批量替换的方案,但是也会引来一定的风险,并且有些可能根本无法替换。 
那么是否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取代 new 操作呢?这样子如果变更的话,只需要改变工厂方法的实现即可。其实这样只是将 new 对象的问题延迟到了工厂方法里而已。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关心要使用的对象是如何创建的,当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呢?Spring IOC 就能做到。先不用去看 IOC 实现源码,我们大概来猜测一下,Spring IOC 做了哪些工作呢?
-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由于现在不直接 new 了,那要去哪里找对象呢?通常情况下,对象会存放在外部,比如 xml 文件里。所以第一个是需要将资源定位。 
- 定位之后,就需要将外部对象加载到 Spring 的数据结构中,这个数据结构在 Spring 中叫做 BeanDefinition。 
- 当然,最后我们还需要将 BeanDefinition 注册到 IOC 容器中,也就是将加载到的 BeanDefinition 放入到 - Map<String,BeanDefinition>,其中 key 是 beanName,value 是 BeanDefinition。
DI
DI 中文翻译为依赖注入,其中核心为 反射。下面我们使用自定义注解来模拟 Spring 的 Autowired。
- 先定义自定义注解类 
- 定义 Controller 
- 编写一个测试类 
如上,便可以实现我们自定义的依赖注入,可以看到核心原理就是利用了 Java 的反射机制,只不过在本例中,我们通过 type.getConstructor().newInstance(); 创建类的实例,而在 Spring 中使用 IOC 容器管理。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再见孙悟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4e2a6df0cde991a5dba82221】。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