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动词的力量
最近小宝宝慢慢的开始说话了,我兴奋不已。估计也是到了年龄啦。现在除了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外,还经常管他的外婆叫阿姨,奶奶说估计是因为外婆年轻一点。我们也乐坏啦。
这些天我也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儿子现有的词汇库里面,使用动词比较多。比如他喜欢说“要。拿,给”。我很好奇为什么除了爸爸妈妈这些名词以外,他喜欢用动词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我没有研究儿童心理学语言学的知识。
只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在表达过程中使用动词的好处。每当他说“要,拿”的时候,我作为他的听众,行为发生了变化,因为我清晰的知道他的指令,帮助他去做这件事,因为我知道了行动方向(我可能宠坏他啦)。
回到我们的演讲表达。如果你能使用动词,清晰你的指令,听众能明白接下来他们要行动的方向。这为行动改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听众行为的改变既需要逻辑更需要情感,之前的文章有时压力也是亚里士多德修饰学的重点)。
举一个例子。
华与华公司的董事长华衫老师在得到大学开学典礼上做过一个演讲。题目是《知行合一》。这个题目大家非常熟悉,这个词已经被终身学习者讲烂了。
面对艰难的话题。怎么讲?华衫老师给了一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里面就包含着动词: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看到了吗?8 个字里面。包含两个动词。而且也是演讲里面的金句之一。
另外,演讲结尾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号召听众行动。很多时候容易写假大空的口号。比如“让我们一起来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类似于这样的口号,听众根本无法行动,况且他们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如果换成:从现在开始,少开车,多走路。再比如如何抗击疫情“勤洗手,戴口罩”。这样的指令,大家容易记住,更容易行动。
总结一下:使用动词,清晰指令。听众更容易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