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分析报告(2019-1)
第1章 绪论
1.1 术语和概念
1)开发方:软件技术的服务提供方,一般是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公司,通常是合同的乙方。本文是从开发方的角度研究项目风险管理。
1)开发方:软件技术的服务提供方,一般是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公司,通常是合同的乙方。本文是从开发方的角度研究项目风险管理。
2)需求方:软件技术的服务需求方,一般是开发方直接或间接的客户,通常是合同的甲方。
3)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民商事案由之一,是指合作双方就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事宜达成的协议而发生的纠纷,包括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
4)裁判文书:是法院对案件的判决、裁定文件,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领域上又划分为刑事文书、民事文书、行政文书等。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仅涉及案由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的一审民事判决书。判决书中争议双方分别被称为原告、被告,原告是起诉方即进攻方,被告是被起诉方即防守方。
1.2 软件项目分类方法
1)项目类型划分。本文将项目类型按项目交付的产品形态划分为5大类,包括综合平台、业务管理系统、移动客户端、网站等。项目类型划分及说明见表1.1。这种分类方式同时考虑到开发方承接项目类型的偏好和技术工种的划分。
2)交付方式划分。本文按照项目成果最终交付对象将项目交付方式划分为4大类,包括直接交付,上游转包,分包下游等。交付方式划分及说明见表1.2。上游转包是指项目由甲方从客户承包后又分包或转包给乙方(开发方),项目成果最终交付对象是甲方的客户;分包下游是指乙方(开发方)承接项目后又分包或转包给下游公司或团队。其中,通过判决书未识别出是否存在上下游转包、分包情况的也默认为直接交付。
3)合同付款阶段划分。根据案例的调研,结合软件工程中一般项目周期划分及实际经验,本文采用6个阶段划分涵盖所有案例的合同付款分期情况,见表1.3。
1.3 软件项目评价及计算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本文从两个维度评价软件项目的结果,一个是最终回款率,另一个是项目评价值。最终回款率,是项目直接结果的集中体现,无论过程执行、成果交付,还是客户预期、客户关系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回款率的降低。最终回款率是衡量项目成败的重要客观指标。项目评价值是有一定主观的衡量指标,是对项目总体结果的评价,即使回款率100%的项目也可能客户满意度不高或项目利润不好。
1)最终回款率计算。一般项目最终回款率RR计算公式:各阶段回款Rn累计/项目合同签约总额T。
最终回款率取值范围一般在0-100%之间。本文将公司案例中需求变更增加的费用也累计到项目回款中,因此也有最终回款率超过100%的情况。
法院纠纷项目最终回款率RC计算公式:(各阶段回款Rn累计+法院判决回款C)/项目合同签约总额T。
法院纠纷项目最终回款率取值范围变化较大。因项目交付失败导致的赔偿,或因逾期付款导致的违约金,都可能使该值超出0-100%的上下限。
2)项目评价值,是项目直接和间接结果的综合评价,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评价。本文将项目评价值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分值,分别是1、2、3、4、5。评价值由项目经理综合考虑项目成本和收益、客户满意度、客户实际应用等方面给出。项目结果关系到客户能否持续合作,能否口碑相传,能否通过当前项目为未来创造持续的价值。
第2章 数据来源和加工处理
2.1 判决书和裁判文书网
判决书是裁判文书的一种,是法院根据对纠纷双方的判决结果写成的文书。判决书信息一般包括原告、被告及代理人基本信息、案由、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法院观点、判决结果等。对于软件开发相关的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案由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2]。判决书中原告、被告一般是合同中的甲乙两方,判决书中一般有对双方签订合同条款证据的引用。
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正式实施,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开通上线,各类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等陆续在互联网上公布。至2018年12月10日,共有361件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一审判决书通过裁判文书网向公众公开[3]。这些判决书客观的显示了软件项目中需求方和开发方的争议纠纷细节,对于合同签订、项目管理、风险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和引戒价值。这些判决书是本文法院判例数据的直接来源。
2.2 法院判例数据采集加工说明
本文通过技术手段将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一审判决书从裁判文书网采集到本地。共采集到361份,这些判决书全文以Word文档的形式存放到文件系统,判决书基本信息字段存放在MySQL数据库系统法院判例项目原始表(T_ProjectCourtRaw)中。图2.1是部分判决书原始数据示例。
本文首先从所有法院判例文书中随机抽取116件详细研究。通过人工阅读、信息提取和分析,并判断纠纷主要原因(识别风险因素),形成判例项目数据,初步用Excel表记录。然后,经数据清洗、加工和分类,再将所有案件的同种纠纷原因一致化表达。最后,将Excel表导入MySQL数据库,形成法院判例项目库。
图2.1 数据库中的法院判例原始数据示例
本文抽取的116件判决书中有2件涉及项目是人才外派合同,与本文研究内容无关,将该数据排除。缺失信息字段在数据加工中做了处理,其中,项目总额、分期付款额、违约金等没有数值的记为-1;分期付款笔数对应合同中约定的付款笔数,未知记为-1;如果某个付款阶段在合同中没有对应的付款约定则计为0。最终入库的有效案件数据共114条。图2.2是加工后的部分法院判例数据。
图2.2 Excel表中的法院判例加工数据示例
表2.1是本文从法院判例提取的主要信息字段。这些数据从Excel表导入到MySQL数据库存放在法院判例项目表(T_ProjectCourtPick)中。
2.3 法院判例数据处理全流程
根据研究过程的需要,本文对法院判例项目数据做了多次处理。从裁判文书网获取原始数据到风险权重统计分析,涉及了采集、加工、转化、归类、规范化、深入分析和计算等多个过程。数据全过程流通和结果如下图2.3。
图2.3 法院判例数据处理过程与结果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朱又生】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6cecde0a831e820c4e3d7464f】。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