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百度 CTO 的故事中,藏着中国 AI 的底色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23 日

今天,如果你关注AI技术的发展,那你一定对王海峰这个名字不陌生。无论是各种AI顶会,还是高大上的AI技术发布与产业解读,都离不开这位百度CTO的身影;而如果你只关注互联网江湖八卦,喜欢听一些所谓“秘闻轶事”,那你一定根本没听过王海峰的名字。



正所谓你关注什么,世界就给予你什么。在这个产业智能革命兴起,“新基建”如火如荼的时间节点上,你是愿意茶余饭后说些八卦,还是愿意在AI时代大浪淘沙,说不定就在你决定开始读谁的故事时,来到了一个小小的岔路口。



在脑极体团队决定创作第二本书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怎样描述AI技术的发展,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轴的“横截面”展示。我们今天能看到一种预训练算法的突破,明天能看到AI对某个行业的赋能案例,但我们无法展示长时间线索内,整个AI体系是如何发展和建构的。换言之,在将然兴起的中国AI产业叙事中,实质缺乏一个纵向的剖析。



于是我们想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人,回到故事,回到AI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脉络,以及身处历史场景中当事人如何思考与抉择。AI作为一种技术,归根结底是由人来推动的。今天我们见到繁花锦簇的AI生态,也建立于开创者的小心抉择与奋不顾身之上。



企业管理和互联网商业类的人物传记比比皆是,但当我们想要写一部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物传记时,却发现选择并不多。而海峰老师的名字,差不多瞬间就跃入了脑海,成为了这个计划的第一选择。





值逢哈工大百年校庆,哈工大出版社希望能够收集出版一系列优秀校友的故事。机缘巧合之下,我们真的完成了这个愿望。这是我们的第二本书,《AI已来:让中国AI走向世界的王海峰》。



关乎每一个人的人工智能



这两年,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突然之间,人工智能出现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寸角落,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在今天的中国,无论你处在哪行哪业,是上学、从业,还是经商,应该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汹涌澎湃的力量。



尤其疫情发生以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快速测温、人脸识别、病毒测序,成为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坚定守护者,让这门技术在国民心中的位置又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新基建”战略的提出与落地,又让AI技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推动AI产业走向了全新的机遇窗口。





从国家政策上看,2017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明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的前进方向。到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连续三年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且首次提出了“智能+”概念,强调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相结合。到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就此“新基建”成为火热至今的名词。而对于“新基建”的概念,国家发改委在今年5月明确提出,“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新基建”体系的核心,各行业完成智能升级的主要通道。6月15日,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省公布的“新基建”投资计划已经超过了50万亿人民币。毫不夸张地说,AI技术与你未来的生活、工作、创业机遇息息相关。如果说十年前是互联网产业的黄金窗口,那么今天就是属于AI的钻石时代。



难怪有很多人惊呼,人工智能正在带来人类历史上第四轮工业革命。



而了解人工智能、洞悉这门技术的发展逻辑是,我们捕捉未来的必经之路。如果你觉得AI技术太枯燥太复杂,那么不妨从人和故事开始你的人工智能之旅。



从人和故事,去理解技术的历史与未来



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几年前人工智能是一个仅在科幻文学与影视剧中见到的概念。面对近几年热闹非常的人工智能,大家似乎很难有机会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比如说,充满工程与技术名词的学术论文,对普通人来说阅读门槛显然太高;媒体上关于人工智能的名词每天都在变幻,让人很难把握这门技术背后的逻辑与发展历史。



记录王海峰的故事,就是希望为大家寻找一位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用他的经历、成长和思考,还原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工智能学术史、教育史与应用史。



而对于广大非技术专业的读者来说,阅读人物传记又恰恰是最具亲和力的阅读方式。在故事中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虚构角色,而是普通却又不凡的真实生命,恰如你我一样。



初读王海峰的履历,会发现很多个“第一”与“唯一”。



比如在20多年前,他是首位将如今天下闻名的神经网络技术与机器翻译进行结合的中国学者。同时,他也是全球NLP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五十多年历史上首位华人主席;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首个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奖者。





(2013年,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国际计算语言学会年会,王海峰出任ACL主席)



作为中国高科技公司的代表,百度如今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放异彩,而作为百度CTO的王海峰,同时也是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奠基人和领航者,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从学术线索上看,王海峰毕业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学术重镇——哈尔滨工业大学。他所受到的教育与学脉传承,恰好就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历史的缩影。另一方面,博士毕业之后,王海峰始终致力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之一,自然语言处理科学的前沿学术探索。人工智能近年的学科复兴,在其学术生涯中得到了完整展现。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界的“世界名片”,他也是向世界介绍和推广中国人工智能的代表人物。





而从产业的线索上看,基于王海峰与百度的努力,今天已经令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体验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从奠基到推广,作为百度CTO的王海峰,其视野与推动力深刻植根于百度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体系的方方面面。采访中,很多人工智能学者都评价说,王海峰是今天中国将人工智能学术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科学家。从他的故事里,我们既能读到科学家的判断和思考,也能了解到工业家在面临人工智能走向大众时,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努力。



而从时间的线索上看,王海峰的学业与执业,恰好完整见证了中国人工智能30年历史的发展线索,始终没有离开人工智能的“前沿阵地”。



几条脉络的叠加与交汇,将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AI人”,以及他背后关于AI从设想到现实,从实验室到亿万用户的春华秋实。



中国AI的底色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认为,在AI时代,更应该读王海峰这样的科学家与产业推动者。



假如说,在金融时代,我们要读“股神”的故事;互联网时代,要读创业明星的传奇,那么在AI时代,或许我们应该沉静下来,去读一读技术信徒的勇气与不甘,在更深层的逻辑中理解技术照进现实的因果。



换言之,此刻我们应该读的,是踏踏实实深入AI世界深处的人与故事。



这样的人和故事,可能没有那么多传奇和戏剧性,却有着关于人工智能的真实经历,以及背后的各中滋味与探索者的心境。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这些内容:



一、首先我们会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哈尔滨,去重新发现哈工大在三十多年前,如何传承和坚守并不热闹的人工智能教育与人才培养。其中不乏那一辈科学家的有趣故事。



二、从王海峰的个人执业经历,到百度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崛起,将是我们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这家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为何一跃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代表?背后多年的前瞻、酝酿和发展,到底是如何完成的?百度今天的人工智能布局背后,隐藏着中国科技产业在“新基建”周期中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将向百度提问:普通人在今天应该如何与AI结合?





三、在执掌百度AI的同时,CTO王海峰还是一名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从在国际赛场默默无闻,到世界顶级学术会议需要因中国春节而放假。中国AI学界的世界声量不是朝夕之功,它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打造出来的,这将是我们需要探索的第三个问题。



我们希望这三个篇章,最终合流为这样一段历史:中国AI的30年探索。



1996年,高文院士就任于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与摩托罗拉共同设立的先进人机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JDL),王海峰作为博士生也一起来到了北京。当时,王海峰对于JDL的第一印象,就是网速很快、可以下载资料、还方便打印。要知道当时的学生想要获知海外的研究成果,往往需要坐火车到北京,在国家图书馆中复印期刊,而那些期刊往往又都来自几年之前。能上网、能下载、能打印,对于一位当时的博士来说,就已经是极好的硬件条件了。





从1994年读硕士开始,王海峰每次到北京,都会下载和打印大量的学术资料,并且去国家图书馆等地搜集最新的学术资源。然后每次回哈尔滨,他都会背上几十斤重的资料,踏上时间无比漫长的绿皮火车。回到哈工大之后,同学们会如饥似渴地从王海峰这里借阅这些资料。中国AI,就是这样在一包包打印纸、一趟趟绿皮车中成长起来的。



最终,王海峰在博士论文中,完成了首个将循环神经网络方法引入机器翻译领域的探索。那个年代,这个想法在国际上也属超前。这也许就是中国AI的底色——一种绿皮车与白雪皑皑的哈尔滨,交映出的独属于中国AI的颜色。



王海峰和人工智能,一个人和一项技术,穿行于时间和空间,最终交汇于、盛放于,一个在历史中或许并不平凡的时代。而追溯这个旅程,我们希望能与大家带着全部的逻辑推演,一起去解答这样一个问题: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选择现在,选择中国?





时值大促,对中国AI的历史,对“新基建”的未来,对海峰老师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移步京东买一本来读读。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6.12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百度CTO的故事中,藏着中国AI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