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ative 系列】一文读懂 Knative Serving 扩缩容的原理
本文主要讲解 Knative Serving扩缩容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细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Knative Serving 扩缩容系统的组件;
涉及的API;
扩缩容和冷启动时的 控制流和数据流的一些细节;
组件
Knative Serving 是 Knative 系统的核心,而理解 Knative Serving 系统内的组件能更容易了理解 Knative Serving 系统的实现:
了解其中的控制流和数据流的走向,了解其在扩缩容过程中的作用。因篇幅有限,这里只对组件进行简要描述,后续会针对每个组件进行详细的单独讲解。
1. queue-proxy
queue-proxy
是 一个伴随着用户容器运行的 Sidecar 容器,跟用户容器运行在同一个 Pod 中。每个请求到达业务容器之前都会经过 queue-proxy
容器,
这也是它问什么叫 proxy
的原因。
queue-proxy
的主要作用是统计和限制到达业务容器的请求并发量,当对一个 Revision 设置了并发量之后(比如设置了5),queue-proxy
会确保不会同时有超过5个请求打到业务容器。当有超过5个请求到来时,queue-proxy
会先把请求暂存在自己的队列 queue
里,(这也是为什么名字里有个 queue的缘故)。queue-proxy
同时会统计进来的请求量,同时会通过指定端口提供平均并发量和 rps(每秒请求量)的查询。
2. Autoscaler
Autoscaler
是 Knative Serving 系统中一个重要的 pod,它由三部分组成:
PodAutoscaler reconciler
Collector
Decider
PodAutoscaler reconciler
会监测 PodAutoscaler
(KPA)的变更,然后交由 Collector
和 Decider
处理
Collector
主要负责从应用的 queue-proxy
那里收集指标, Collector
会收集每个实例的指标,然后汇总得到整个系统的指标。为了实现扩缩容,会搜集所有应用实例的样本,并将收集到的样本反映到整个集群。
Decider
得到指标之后,来决定多少个Pod 被扩容出来。简单的计算公式如下:
另外,扩缩容的量也会受到 Revision
中最大最小实例数的限制。同时 Autoscaler
还会计算当前系统中剩余多少突发请求容量(可扩缩容多少实例)进来决定 请求是否走 Activator
转发。
3. Activator
Activator
是整个系统中所用应用共享的一个组件,是可以扩缩容的,主要目的是缓存请求并给 Autoscaler
主动上报请求指标
Activator
主要作用在从零启动和缩容到零的过程,能根据请求量来对请求进行负载均衡。当 revision
缩容到零之后,请求先经过 Activator
而不是直接到 revision
。 当请求到达时,Activator
会缓存这这些请求,同时携带请求指标(请求并发数)去触发 Autoscaler
扩容实例,当实例 ready后,Activator
才会将请求从缓存中取出来转发出去。同时为了避免后端的实例过载,Activator
还会充当一个负载均衡器的作用,根据请求量决定转发到哪个实例(通过将请求分发到后端所有的Pod上,而不是他们超过设置的负载并发量)。 Knative Serving 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让请求经过 Activator
,当一个应用系统中有足够多的pod实例时,Activator
将不再担任代理转发角色,请求会直接打到 revision
来降低网络性能开销。
跟 queue-proxy
不同,Activator
是通过 websocket 主动上报指标给 Autoscaler
,这种设计当然是为了应用实例尽可能快的冷启动。queue-proxy
是被动的拉取:Autoscaler
去 queue-proxy
指定端口拉取指标。
API
PodAutoscaler (PA,KPA)
API: podautoscalers.autoscaling.internal.knative.dev
PodAutoscaler
是对扩缩容的一个抽象,简写是 KPA 或 PA ,每个 revision
会对应生成一个 PodAutoscaler
。
可通过下面的指令查看
ServerlessServices (SKS)
API: serverlessservices.networking.internal.knative.dev
ServerlessServices
是 KPA
产生的,一个 KPA
生成一个 SKS
,SKS
是对 k8s service 之上的一个抽象,
主要是用来控制数据流是直接流向服务 revision
(实例数不为零) 还是经过 Activator
(实例数为0)。
对于每个 revision
,会对应生成两个k8s service ,一个public service
,一个 private service
.
private service
是标准的 k8s service,通过label selector 来筛选对应的deploy 产生的pod,即 svc 对应的 endpoints 由 k8s 自动管控。
public service
是不受 k8s 管控的,它没有 label selector,不会像 private service
一样 自动生成 endpoints。public service
对应的 endpoints
由 Knative SKS reconciler
来控制。
SKS
有两种模式:proxy
和 serve
serve
模式下public service
后端 endpoints 跟private service
一样, 所有流量都会直接指向revision
对应的 pod。proxy
模式下public service
后端 endpoints 指向的是 系统中Activator
对应的 pod,所有流量都会流经Activator
。
数据流
下面看几种情况下的数据流向,加深对Knative 扩缩容系统机制的理解。
1. 稳定状态下的扩缩容
scale-up-down.png
稳定状态下的工作流程如下:
请求通过 ingress
路由到 public service
,此时 public service
对应的 endpoints 是 revision 对应的 pod
Autoscaler
会定期通过 queue-proxy
获取 revision
活跃实例的指标,并不断调整 revision 实例。
请求打到系统时, Autoscaler
会根据当前最新的请求指标确定扩缩容比例。
SKS
模式是 serve
, 它会监控 private service
的状态,保持 public service
的 endpoints 与 private service
一致 。
2. 缩容到零
scale-to-0.png
缩容到零过程的工作流程如下:
AutoScaler
通过queue-proxy
获取revision
实例的请求指标一旦系统中某个
revision
不再接收到请求(此时Activator
和queue-proxy
收到的请求数都为 0)AutoScaler
会通过Decider
确定出当前所需的实例数为 0,通过PodAutoscaler
修改 revision 对应 Deployment 的 实例数在系统删掉
revision
最后一个 Pod 之前,会先将Activator
加到 数据流路径中(请求先到Activator
)。Autoscaler
触发SKS
变为proxy
模式,此时SKS
的public service
后端的endpoints 变为Activator
的IP,所有的流量都直接导到Activator
此时,如果在冷却窗口时间内依然没有流量进来,那么最后一个 Pod 才会真正缩容到零。
3. 冷启动(从零开始扩容)
scale-from-0.png
冷启动过程的工作流程如下:
当 revision
缩容到零之后,此时如果有请求进来,则系统需要扩容。因为 SKS
在 proxy
模式,流量会直接请求到 Activator
。Activator
会统计请求量并将 指标主动上报到 Autoscaler
, 同时 Activator
会缓存请求,并 watch SKS
的 private service
, 直到 private service
对应的endpoints产生。
Autoscaler
收到 Activator
发送的指标后,会立即启动扩容的逻辑。这个过程的得出的结论是至少一个Pod要被创造出来,AutoScaler
会修改 revision
对应 Deployment
的副本数为为N(N>0),AutoScaler
同时会将 SKS
的状态置为 serve
模式,流量会直接到导到 revision
对应的 pod上。
Activator
最终会监测到 private service
对应的endpoints的产生,并对 endpoints 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检查通过后,Activator
会将之前缓存的请求转发到
健康的实例上。
最终 revison
完成了冷启动(从零扩容)。
本文作者: zhaojizhuang
本文链接: https://chumper.cn/2020/09/30/knative-autoscalling/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Chumper】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621c5ec4413f4a5890e9217a2】。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