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的价值已在真实之外
八月,好多时间在电影院泡着,吃饭空闲等人空闲等事空闲都没闲着,将新老电影给刷了好几遍,大部分时候场内只我一个人,只有《八佰》是赶着点映期好不容易才买到最佳观影位置的票看的。所在地区被修得遍地废墟,明明熟悉的地盘被各种围挡拦得不断绕路又迷路,好在总有人指路,指完方向还会加上仿佛自语的一句,“看《八佰》的吧?”这份了然在走进剧院的时候便有了切身体会,这不是我今年第一次进电影院,却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爆满。电影稍稍晚了几分钟,等了下“被冲散的兵”,开映时,满座。
电影好看吗?如果2020年只能看一部电影,这部会是我的选择。但是否还会再刷?应该是不会了。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我来过,看过,感动过,有过一次也就够了。电影上映以来,关于技巧和史实的争论不少,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价值却在真实之外。
开篇的一段对白响起时,场内一阵骚动,太像武汉话了,特别那句带“渣滓”的汉话后缀,不可能是周边口音啊。不过那时候说武汉话的大部分底层是小商贩,又不符合种田的身份设定。历史记载“八佰”的主要人物已不再是原“德械”精锐,而是各地对88师的杂牌补充兵,其中一半是来自湖北通城的保安团,当地口音并不像武汉话的。待看到最后,我忽然觉得这样应是最好的安排了,导演有意无意的将历史的真实摒弃于电影的艺术渲染之外了,里面各种不正宗的乡音也许并不是不可以正宗的,片尾的真实将士名录也许不是因时长才被裁剪去的,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白马将军赵子龙,这些仿佛只为提醒我,这些都不是事情本来的样子。《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死啦死啦”龙文章曾说,“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哪怕他的名字、身份、故事统统都是虚构的,但所有的生死爱恨、懵懂与成长、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是真的。
原来的历史已在层层演绎中凌乱,这个故事却找回了很多人希望有的,事情本该有的样子。
这个史实之外的剧本中写着,天下兴亡时,理当将士许国、浑身是胆,时局危难中,理当关爱同胞、匹夫有责,大义当前,理当不计代价,纵千万人吾往矣。而无论高官显贵、贩夫走卒,他们为之付出的一切,他们的作为都将有人为之青史留名。相比于历史的真实,本片着力渲染的一切,特别在影片后半部,应是基于这个出发点的。所以本片中会有那么多不属于现实的意向,从舞台,直蔓延到战地,会有戏装白马,会有激战护旗,会有千难万险,会有两岸同心……
这个剧本中,再是无情麻木之人也是可以被唤醒的,理当如同剧中那个收钱办事,事不关己,却最终陪将士到最后一刻的记者一样,理当与许许多多曾经的围观者一样,理当可以被精神的力量感召着,终究凝聚一起。
记得有文章透露,在电影开场的龙标(电影公映许可证)上,《八佰》的电影审批号在2019年内部试映时是给的88号,对应守军第88师,而今年上映特别给予的编号是800,直接呼应了《八佰》的全名。世事喧嚣中,这特别定制的编号已显示出了电影局满满的诚意。相信在这场大戏中,每个人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八佰》是一出戏,是一出正唱给我们的赵子龙和《长坂坡》。这出戏的硬伤不是没有,仅大处看,戏内杀俘练胆完全颠倒了黑白,戏外合影逃跑将军后人简直愚不可及,但通片看下来总算瑕不掩瑜。
《八佰》台前幕后的所有演职人员,何尝不是四行仓库中正血战到底的守军,面对绝对优势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所有的,也许已不足以御敌,但他们仍在付出着全力。我们这些屏幕对面的围观者们,是不是也能伸出自己的援手,是不是也可以为他们献上一份力?
我想看到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哪怕只是让事情好上一点点也可以。
武器装备方面,步枪是德制毛瑟标准型步枪或者中国仿制毛瑟的中正式,轻机枪是接科的ZB-26,重机枪是仿制马克沁的24式水冷重机枪——好像并不是纯正的德械,不过钢盔、子弹袋、水壶、腰带等单兵装具却都是真正的德国制造,尤其是外形独树一帜的M35钢盔,甚至德国军队都还没有装备,就优先提供给了中国。
88师的军装,与一般部队不同
四行仓库门前奔赴战场的88师
88师262旅524团1营在团附谢晋元指挥下,在全军撤退后依然坚守四行仓库。进入四行仓库的524团1营已经在火线上整补过五次,尤其是第三次整补时,524团几乎完全拼光,所以是把刚刚从湖北开来的湖北省保安第5团成建制地补入524团。连长上官志标调任少校团附,原来524团1营残余的老兵则担任班排长。直到退入四行仓库时,1营仍然有轻机枪27挺,这个数字是抗战前甲种师步兵营装备机枪的满编数字,可见尽管1营遭受到了极其惨重的伤亡,但重要武器却基本没有丢失。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zhoo299】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fe5b6f41d8f0a5dca4987ee4】。
本文遵守【CC BY-NC-ND】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