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三个月,50W 字,一张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图

作者:Ian哥
  • 2025-09-30
    广东
  • 本文字数:3098 字

    阅读完需:约 10 分钟

三个月,50W字,一张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图

好久不见,过去三个月,我做了一件事,用 50W 字,把十几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写了出来,并体系化的整理成了一张大图。



其实这件事,我已经想做很久了,工作这么多年,刚开始做技术,后来做产品,在后来负责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被事情追着往前走,虽然总是刻意的跟自己说:做事要有体系,不能总是应激性的去响应,不能太忙,要留出思考的空间。但是走的越高,反而越没时间,每天一睁眼,就有一排的 worklist 等着,即使懂得排紧急重要优先级,也帮不了太大的忙,因为白天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会议和紧急事务等着处理,老想着“等有时间”再梳理吧,结果,一直也没有等到。


2021 年开始,我下定决心,逼着自己必须每天留出两小时的时间思考和输出,一边把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整理出来,一边尝试着去把这些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 虽然过程比较折腾,但是体系就是这样,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到一张网,一个面,最后一点点立体丰满起来。


我一开始跟好朋友分享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问我会,说:

“人家 PMI(漂亮国项目管理协会)不是已经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整理好了吗?都做成各级标准化考试了,你还整这干啥?”


说实话,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体系,一路上,我也考了很多证,什么 PMP, ACP, NPDP, 国家高项,但是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什么?这些内容的确很体系,也非常棒,但是它是按照结构化思维去设计的,而不是用户价值场景路线去设计的,什么意思,就是他可以告诉你,项目管理分单项目管理,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然后单项目管理分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领域,项目集管理分 N 大绩效域等等诸如此类的结构关系,但是你要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工作场景问题,小到“一个新手项目经理怎么把自己手上的几个项目管好?”, “产研 PMO 怎么把一个部门的产品迭代节奏拉起来”, “一个千人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应该怎样建起来”等等,你会发现他回答不了你,他只能告诉你,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话虽如此,但很显然,在单一行业内,比如一个互联网企业的项目经理,拿到一个项目,他应该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每天做什么,每周做什么,这是高度相似的。


其实想想这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PMI 诞生之初本身就是为了去从多行业实践中抽样共性理论,它的定位就是通用性理论框架,而非行业实践指南,更非岗位实践指南,所以即使你是一个把 PMI 的知识体系搞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体系专家,任何一个企业的老板也很难把自己企业的项目管理一号位工作交给你。

因为场景不能靠想象,想象着被捅一刀,和真的被捅一刀,那绝对是天差地别。


所以,我希望在研发项目管理这个领域中,建立一套体系,让大家清晰的了解整个研发项目管理的层次结构,关联脉络,发展路线,一方面让大家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快速定位,分析并找到根治之法;另一方面,也希望给大家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一个路线概览,让大家对未来少一些困惑,多一些信心。


任何一个知识体系,其本身应该有结构化的底子,比如纵向分层,横向分块,但是当被传递给项目管理者(用户)的时候,应该是以对方应用场景的视角去提供的,就好比一个电商平台,你内部结构的确是划分为商品管理,订单管理,支付管理,用户管理,履约管理,营销管理,售后管理,但当你提供给用户的时候,这些模块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是按照自身的购买旅程场景化的体验的,先打开平台,浏览商品列表,然后点击到商品详情页,然后点击下单,然后支付购买,然后查看物流信息,等待收货,他才不关心你到底有什么模块呢。


我们知识体系也一样,给用户使用,应该是以用户体验路线为主脉络进行设计的,比如对于一个普通互联网项目管理者,他的职业生涯路线大约是这样的,从项目成员,参与项目管理,到独立负责单个项目管理或者需求管理,到负责多个项目管理,等等。那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他的职业生涯路线,告诉他未来十年你的路线大概是这样的,做到不同的阶段,你可以获得的薪酬回报是怎样的,以终为始,价值导向,把项目管理者当成用户,让他们遇见未来,看到美好,这才是价值驱动知识学习的关键。


然后,我们沿着这个路线看某一个具体的阶段,比如在做需求管理,那你首先要了解需求管理的全貌,从需求收集,需求规划,需求实现,需求交付到效果追踪的完整生命周期闭环,然后落地到具体的工作场景,就是每天要开晨会,每周或者双周要开迭代规划会,产品发布会,项目复盘会,要建立和维护需求池的最新状态。


然后在这每一个具体的场景下提供工具,方法和实践指引( 当然,我们还需要配套的课程),这样才是真正能让对方最高效的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



其他阶段也一样,传道授业内容涉及的标准和参考是什么,是对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在工作中要做什么,胜任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内容是他学习知识,技能,方法,工具的根源,是他的本质需求。他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因为掌握这些内容,他就可以胜任他的工作,就可以把结果做更好,创造价值,拿更多奖金,获得晋升。


这才是实打实的价值导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学习。



做项目管理,到最后拼的都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个人的杠杆能力,这包括拉流程,建机制的专业能力,还有个人的人脉关系,领导力气场,个人魅力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让你做成事不再依靠低水平重复体力劳动,不再依靠拼有限的时间去完成,所以我需要让每一个项目管理者知道自己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个人软硬技能都有哪些,比如初级阶段你得掌握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掌握个人战斗力打造的能力提升闭环和活力激发闭环,掌握个人软技能中的时间管理,权力运用,情绪管理等能力。




在我的职业生涯成长中,最大感受是,如果我们想进步,就必须不断的改变思想和理念,提升认知,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那如何改变,就是去找出那些成功案例和那些传承已久的故事背后的理念和思维,然后每一天学习一两个,刻意的去联系,久而久之,就可以从零散的单点思维,到组合思维,到思维模型,到多元化思维一点点构建起自己的思维体系,而认知提升,也是在这个过程从量变到质变,最后顿悟出来的。

所以我项目管理要向做好的核心理念和所需要的思维体系都整理到了一张图中,所谓我们一张图的底层逻辑。



我自己的另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是,做项目管理,你不一定有一号位的权力,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号位的脑袋

作为项目管理者,我们的任务是推动事情做成,跟这个事情做成相关的所有领域我们都要懂,不管它是 HR 的,财务的,战略的还是品牌的等等,且越走的高,你懂的就要越多,越深,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共同价值和目标,更好的调动相关部门更加高效的协同。说白了,项目管理工作要做好,就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迷你版本的 CEO 去思考, 站位,学习和行事




我觉得现在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初步梳理了这个复杂的框架,让这么久以来一直在我脑子里的东西给可视化出来。说实话,当我把它打印出来,看着 1 米 x1 米的大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又开心又感慨,开心的是自己的第一个实物知识产品诞生了,感慨的是这张图 6000 多个节点,处处都是自己的心酸血泪史。



接下来我会在这个基础上持续迭代,不断升级,我希望未来我可以打造一个真正基于项目管理者用户场景体验路线地图的游戏化的学习平台,让大家可以轻松快乐的获得知识,成长和回报。


现在我把这张图拿出来,如果大家认可知识体系的价值,如果大家希望在脑海中构建知识蓝图,让自己在职业生涯的路线上少走弯路,那可以拍下来回去,放在手边,挂在墙上,都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京东可直接拍:https://item.jd.com/10185503111051.html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物大图


未来会持续把一张图项目管理这件事做好,如果你也关注项目管理,关注个人体系建设,或者觉得我的成长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关注我。


谢谢你的时间,以上,送给成功路上,正在成长的你。

用户头像

Ian哥

关注

爱技术,爱生活,一起分享,成长快乐! 2019-12-30 加入

十年技术瞎折腾,一路奔波小幸福,写的这点什么,希望你喜欢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三个月,50W字,一张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图_项目管理_Ian哥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