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云原生的理解

用户头像
JiangX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21 日

“数字化转型”杂谈系列之一

 

2020 年云原生概念比较火,看了不少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是习惯性“穿马甲”,什么概念火就穿什么马甲,最后搞得一身花里胡哨,看不懂了;但也确实出现了很多踏踏实实做研发产品、场景落地的项目,投资机构们对于云原生“组件”级产品的投资力度也开始加大。

 

这几天做了一些反思,云原生技术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在它技术背后的思想逻辑,这些思想未来会给云技术架构的持续演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给商业逻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云原生首先是“基础设施云化”向“业务云化”的转变,是“承载云化”向“开发云化”的转变。打个比方,之前的云可以类比为“移民”,业务是在运营阶段迁移到云上,无论是承载在虚拟机上、OpenStack 上、还是容器上,都是对原有耦合为一坨的业务程序做解耦、迁移上云的,是改造上云;而云原生的应用是生在云上的,出生就不一样。

 

云原生是一套完整的、开放的云技术架构体系。整个架构体系的简单理解就是先把业务完全打散,打散后的最小承载能力单元是容器,业务逻辑基于复用性等原则进行切分和抽象,切分后的业务承载在容器上就是一个最小单元的服务能力,服务能力的编排和调度依托 Kubernetes,服务能力的注册和通信可以基于 ServiceMesh,从而实现一个整套服务能力的管控和调度。在这个架构体系里,无论是在承载层、还是在业务层,都体现出足够够高的扩展性和开放性,Kubernetes 天然的开放性可以吸收更多的基础组件能力,更多的应用也可以在这一套架构上孕育出来并持续作为服务能力被调用。

 

云原生是一套业务和承载解耦的逻辑,服务能力的广泛连接可能会带来商业生态的变化。我们看到所有和业务逻辑无关的组件能力逐渐沉淀并集成在 Kubernetes 的生态中,业务在解耦后抽象为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服务能力的调用来快速构建业务,这种趋势持续发展,如果打破企业之间的边界,不同厂家的服务能力都可以被广泛连接,那么将构建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组合逻辑,这样的生态也会给予生态中的组件能力以足够的尊重,使得创业公司可以聚焦在单一组件上持续聚焦作深。

 

从更长角度去看,无论数据能力、IoT 能力、5G 能力,还是沉淀的业务 Know-how、机理模型等等,一切能力都可以服务化,一切能力都可以被编排和调度,一切能力都可以互联。如果实现,必定会颠覆现有业务构建逻辑,从而会对现有的商业范式产生重大影响。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21 日阅读数: 43
用户头像

JiangX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8.11.1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云原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