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圈没有点赞功能,你还会发朋友圈吗
题图:来自 Unsplash
前几天看到孟岩老师的一篇文章《「黑客帝国」和「楚门世界」》,看到里面推荐了一部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又名: 社交困境》,讲述的是互联网算法&科技巨头对人们和真实世界的影响。
这部纪录片中有不少精彩的观点,列举一二:
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东西,那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我们从心理学上弄清楚什么最能操纵你,然后返回给你让你兴奋的事物,我们在 Facebook 做得非常出色。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树死了比树活着更值钱的世界,生活在一个鲸鱼死了比鲸鱼活着更值钱的世界。但是,现在要注意了,人类就是下一棵树、下一条鲸鱼,我们的注意力正被开采、渔利。最终这样下去,我们只会变成成天盯着屏幕看、把注意力都贡献成广告商的僵尸,从而错过自己本可以拥有的美好人生。
我们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可以享受到如此便利的东西——足不出户,仅靠一个 5.5 英寸的屏幕,不与现实中的人交流,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
但有时真的要问下自己,我们看到的都是事实吗?还只是别人输出的一种观点?我们看到现实的全貌了吗?还只是算法或者某些人想让我们看的某个局部?
用着手机的人,可能会觉得是我们在操控手机,但事实可能是,其实是手机在操控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你觉得这比较难以理解,试着想一下游戏。我们玩游戏最初的目的可能是放松,但后来它变成了一个会激起人们好胜心的东西,它驱使着我们想要在游戏中战胜别人,赢了我们就很开心,为了获得更多这种短暂的快乐,我们会倾向于开始新的下一局;输了就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要爆粗口、咒骂一下对方。
同理,把游戏换成社交媒体,我觉得也是说得通的,我们可能会因为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变少而变得郁闷,会因为看到一些人的好消息或精彩动态而变得焦虑或情绪低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到那些精彩的动态,你可能会在心里反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生活就那么精彩,而自己的生活却似乎一成不变、暗淡无光)。
点赞在今天各种互联网产品中随处可见,但我仍觉得它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起初用来对别人表示认同,它是现实中的肯定或认同在互联网产品上的投射,基于人们内心渴望受到肯定的诉求,我们也会想在社交产品上得到更多的赞,因为那些赞就是对大脑的一种奖赏。
相比读书学习这类反馈严重滞后的活动,发朋友圈收获点赞这种奖赏反馈来得更快更及时,这种短平快的奖赏似乎更符合大脑的喜好,一条发完还能再发一条。
写到这里,我想起之前用过的一个应用「即刻」,它曾经有这么一个时期——动态不能点赞(因为没有点赞按钮),只能评论。即刻没了点赞功能的那段时间,我没了发动态以及和别人互动的欲望,那时候我把即刻称为「低欲望」的即刻。
不发动态,是因为不会有人给我点赞,少了奖赏;不和别人互动,是因为相比点赞,评论是一个门槛更高的行为,它需要动脑子、打字,有时候评论写得不好还会给人拉黑,典型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了,突然想起一个事:朋友圈可以删除别人的评论了,所以你也可以在朋友圈「控评」了。。。)
正是从即刻得到的灵感,我对朋友圈也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朋友圈没有点赞功能,它会变成怎么样呢?更重要的可能是,少了点赞功能,你还会发朋友圈吗?还会保持原先的发布频率吗?
曾经我也讨厌朋友圈,因为我觉得那是一个被过度美化&虚假的存在,人们发图片前要花上比拍照更多的时间去修图,别人买了保时捷要昭告天下(不然就成了衣锦夜行),深夜加班或者假期工作也要发一条试图让老板知道自己有多努力的动态……种种让我一度觉得,朋友圈就像是一个娱乐圈,就是一个名利场,每个人都在表演,每个人都在试图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每个人都在争抢别人的注意力。
后来想了想,问题其实不在别人身上或朋友圈本身,而在于自己对朋友圈的看法——我是将朋友圈当成一本关于自己的书,还是把它当成一个通知栏或布告栏?
朋友圈发得越多,当我能够接受「点赞数变少」、「想与你互动的人真没那么多」的事实时,我会觉得自己反而「脱敏」了——点赞数的多少,越来越不会影响到我的心情,发布的动态可能只是一个记录,发完该干啥还干啥。
或许,当我真正摆脱内心的种种「障碍」,不在意别人点赞与否,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发出来的东西,才是我真正想留下来的。
以上。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彭宏豪95】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7abd5d8eb53f6c79e5894dcb】。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