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地铁上看书的老外引发的思考

用户头像
小天同学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28 日
地铁上看书的老外引发的思考

【一】


上周三,下班回家,大概晚上九点多钟的样子,过了地铁站的闸机下了电梯之后,照例喜欢左拐走到站台上车头的位置等车,或者这样心理上会觉得能够早一点到站,快几步回家吧。


由于时间已经不早了,又是靠近车头的位置,上车后车厢里的人很少,我上车的这个车厢只有稀疏的一两个人。踏上列车的第一眼就被一位外国人吸引了,高高的个子,舒服的着装,高高的鼻梁和一双深陷下去的眼睛勾勒出一张帅气的脸庞,他的座位和我的座位之间隔着两个座位,那深深的古龙水的味道扑鼻而来,也许整个车厢都能闻得到。


我坐下后塞上耳机,准备听听文章或者看看书。刚开始他也在玩着手机,除了第一印象以外也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我们现在的环境周边大抵都是低头族的一员。过了一会他开始翻找放在身旁的包包,翻来覆去的,皮子做的包和车座之间的摩擦都发出了吱吱吱…的声音。如果我对自己的英语再自信一点的话,我都有点想冲上去问一下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吗?


他翻找了一会,拿出了一个黑色的东西,只所以说是东西是因为我不确定那是一个被包了壳子的 ipad 还是一个普通的笔记本。但是随后我确定,那是一个笔记本里面还夹带着一支笔,他打开了笔记本拿起了那支笔。


我有些好奇的瞟了几眼,发现笔记本里每页上都有简单的几行英文,有的还画了线显得更加突出,像是白天的会议记录,但也像是 todolist 什么的东西。他不断翻看浏览着每一页,不一会儿还打开新的一页写了起来,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顿时而若有所思,只能瞟见写的内容和刚才看到的很类似,不知道是一天的总结还是什么所见所感等等。


从我上车开始到他下车,中间经过了 10 几站,他一直都在写着、思考着,一直没有拿出手机,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记录下他的这个故事的原因,因为他和我以及同在地铁里的其他人是一个先明的对比。


在新闻和微博上经常看到关于地铁里外国人看书的新闻,尽管有人调侃说是因为在中国上不了 Facebook 和推特,所以他们才会在地铁里看书的。我在 google 上检索了一下“地铁上看书”的关键词,搜到了很多国外地铁上看书看报的图片,我想他们也许真的是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和文化吧。


【二】


相比国人,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工作生活,几乎都能享受到互联网红利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可以用手机叫车、我们可以用手机订餐、我们可以用手机支付、我们可以用手机聊天、我们可以用手机阅读、我们可以用手机买东西,然而我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因此,在公交车上你会看见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手机、地铁上你可以看见一排一排的戴着耳机拿着手机的人。虽然互联网正在史无前例的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刷新着我们的体验,但是他也在一点一点的吞噬着我们的时间,吞噬着那些我们原本宝贵的好习惯。


且不管,调侃中说的外国的地铁上是否真的没有网络,还是他们真的有这样良好的习惯,但我们现在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自己的问题!


前几天的“世界读书日”,伴随着这个日子出现了很多的活动,我们会在这段时间听到很多关于读书的话题讨论等。一个节日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节日就是因为难得和重要、值得纪念,百度百科对于“节日”的定义中有句是这样说的:“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正是因为重要值得大家纪念和铭记,所以设置为节日,但是如果把“读书”这件事情定义为节日,像我们期待的传统节日一样,国家开始用假期来促使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大抵也就真的问题很严重了!


知识作为动力的源泉推动世界科技文化的进步,而知识最大的来源是书本,如果我们大多数人不阅读了,那么一个大多数人都无知的民族,真的不敢想象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三】


也许,我们不阅读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值得阅读的好文章或者好书去读,现在世面上大部分的书或者文章都是充斥着商业色彩和铜臭的味道,也许我们都是中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毒,经常被一些某某大师砖家推荐的,某某网站首发的一些书给坑了,所以感觉不会再爱了。


我所理解的好文章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不一定要有独到的角度,不一定要有犀利的观点,而是那些对于文化最平淡的诠释,对于人性最真实的解读和对于时代最客观的评价的文章!


看过很多“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文章”和一些网红作家的书,也看过很多知名作家大家的书,特别是老一辈文学家的作品,尤其喜欢他们的文风和文章中那种真实质朴,总是能浅入深出,深入浅出的表达着那些我们都能感知,却不能用语言描述的道理!


就像前段时间刚看的龙应台的那本《亲爱的安德烈》,里面有一篇是写她和安德烈对于国家认同讨论的描述,那种以足球比赛”为谁加油”开始,进而引出背后对于国家认同的思考。


以及前几天刚看到的同样是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里面对于台湾老兵的那份思乡感情的描述和独到的分析!文章或者书中讲到的例子和道理都是我们平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体验和感知到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能把这种道理这么真实细致的描述出来的能力,阅读之后,会让你的内心深处得到共鸣,会让那颗孤独的心得到慰籍,因为你会发现某种困惑不是只有你有,是大家都会有的,而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到林语堂先生《脸与法治》一书中,一篇《别把争脸当成第一要义》的文章,文章是对于当时国家法治一些思考,其中面子是法治建设的一些阻碍和问题,林先生通过例子对当时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的剖析和那种犀利的观点,表达的淋漓尽致。现在很少有作家敢这样写,有勇气这样写,有能力这样写了。


当然,这些都是属于上一代的作家了,现代的知名作家也很多,但是像上一代那种的真的不多,我也就发现央视主播白岩松的文风和文章有点那种影子!这也和他丰富的采访见识有关。他文中也有提到他经常会和老一代的老人交流沟通,会阅读很多他们的作品,我想这对于现代的我们也同样是有益的做法!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作品都充斥着钱的味道,有些作者为了能够快速上位,写一些迎合读者口味的的作品,这些作品一般都是符合当代年轻人诉求的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更有甚的干脆就是一个骗流量的标题党,内容也是一些打擦边球的角度和话题,不但没有任何营养,反而还有毒害的成分。正是这样的作者存在,才会导致文字的质量下降,才会导致大家对于阅读诉求的减少,才会导致上面说的那种问题和现象。


所以我们写字的人,一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往大了说是社会责任感,往小了说就是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写一些有质量的文章,也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值得他们学习参考的东西,让好文章和好书在市场上能占的比例更大一点,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大的机会看到好文章,这样就能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更好的接班人!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初衷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不要被点赞数、浏览量等这些我们不应该一味追求的表面蒙蔽了眼睛。


我一直相信付出会有收获,收获之前我能做的就是踏实认真的付出。


【四】


以上所有的思考,都是从与那个地铁上看书的老外的偶遇开始的。


与君共勉。


本文摘自《下班路上》系列

作者 / 小天同学  

首发于:2016-05-01 | 于:南京

PS: 今天(2020-05-28)有所修改与删减。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28 日阅读数: 72
用户头像

小天同学

关注

喜欢简单 2017.11.13 加入

文艺青年,爱好读书、码字和摄影。

评论 (2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地铁上我一般会用微信读书,回到家就会看纸质书。

可是,现在感觉越来越难集中长时间的注意力来看书了,脑阔疼。
2020 年 05 月 30 日 23:51
回复
周边诱惑太多了
2020 年 06 月 01 日 10:03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地铁上看书的老外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