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驱动力读书笔记之二

用户头像
张老蔫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2 月 02 日

今天还在读驱动力。主要是 2.0 时代对于奖励的认知,确实是和很多经验里的概念不一样。摘录一些做奖励的描述。这部分没啥可说可解释的了。

  • “如果-那么”型奖励: 在事先用奖励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奖励成为了参与的吸引点。

  • “既然-那么”型奖励:在任务完成之后提供的奖励。比如“既然你把工作做得这么出色,我们来表示表示吧“。”既然-那么“型奖励尽管使用起来需要技巧,但它对非重复性工作的危害没有”如果-那么“型奖励大。

  • “既然-那么”型奖励如一再重复,就可能变成“如果-那么“型的意料之中的津贴。而这最终会降低表现水准。

  • 尽管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条件的奖励会破坏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对于无聊的任务,这些坏处没那么重要,因为根本没有积极性可以破坏。如果完成任务需要的只是机械技巧,那么奖金产生的效果就与他们预计的一样:奖金越多效果越好。

  • 任何外部奖励都需要被人预想不到的。而且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能给出。如果物质奖励是在人们完成一项任务后出其不意给出的,那么人们比较不容易认为奖励是做这项任务的理由,它对内部积极性造成危害的可能也比较小。

  • 奖励可以采用的更佳做法:

  • 考虑非物质奖励

  •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反思一下,实际工作里,我见到更多的都是非常看重物质奖励的人,尤其奖励是金钱就非常明显。那么逆推一下,是他们不能从事创造力的工作吗?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薪资吧,如果薪资水平不够,招来的人能力一定不很好的概率是很大的。至于现在宣传口号里的水果、员工关怀、加班餐、台球桌之类的,也都是一些点缀吧。

怎么引导大家在事先不知道有奖励的情况下,还能迸发出热情进行右脑创作。先当作一个题目吧,等我有了进展,再来写答案和大家讨论。


用户头像

张老蔫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4.03 加入

老蔫老蔫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驱动力读书笔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