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所理解的科幻「-28/28」
28 天写作最后一天,就不开脑洞了,讲一讲有关科幻的一些事情,以及为什么在写作营写了那么没头没脑的短篇。
这些年里,随着一些科幻巨作的出现,这个好玩的题材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而带着硬核科技的浪漫,是这个世界上无法抵抗的一种魔力,当然在残酷的物理规律面前,人本身的渺小和无力也足够悲情。
电影《银翼杀手》里面,复制人罗伊在死亡之前,说了一段绝美的独白:“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 C 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这段话的美妙在于,在对奇观的描述中加入了哲思的表达:用一个正常人类无法看到的情景,凸显出了宏大的画面,但最终的结论却是,在流逝的时间面前,没有人能避免死亡的宿命。最后就像是生命源自一粒星尘,兜转之后又回归到宇宙之中。
刘慈欣表示过,他写小说一直在思考或者努力的方向,是在想象渺小与宏大之间的关系。这并不是指引向虚无的层面,而是“努力在科幻小说中,想象人和宇宙的直接和实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宇宙的演化和变迁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
很多人也都表达过,科幻是一场思想实验。这一点和哲学有些共通之处,只不过科幻往往会描绘并不存在或者还未出现的一些场景,这些依靠着想象力的描述,对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诱惑。
科幻小说里面喜欢强调的元素,大致可以分为未来科技和时空宇宙,科技上比如机器智能,基因改造,未来的方式等等,聚焦的还是人在科技发展之下,可能会具备的一些处境。而宇宙层面上,多是关于人类或地球的走向问题。
其实很多科幻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最后还是将落脚点回归到了人身上,要么讴歌人性的光辉面,要么揭露人性的丑恶面,因为说白了,最后能够让人类产生共情的,还得是人本身具备或能够共鸣的事物。
或许在某种程度来讲,人对于科技的畅想或焦虑,来自于对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一种探寻,而对于宇宙和时空的想象,则源于在是否是唯一文明的一种思索。
科幻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好的想象力,却能够给这种结果提供一个未来的模板,或许有一些会在未来成为现实,或许最后和实际发展相差万里,但最起码能够缓解这种思考的不适感。
我记得电影导演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有句台词,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 3 倍。我想科幻的某种意义,就是给了我们一种看未来的视角,这种意义上说,或许我们活到了某种未来。
说了这些,突然发现有些拔高了。说到底,即便是科幻也只是一种文艺的题材,你说缺了它会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我认为不会。毕竟这个世界上,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从科幻中获得实际的生产劳动价值。
往往还在坚持和追求的人吧,也许就是不甘于被太密集的事物,遮挡了仰望头顶星空的渴望。
这一期的 28 天写作主题选的科幻,但最后写下来最多的还是脑洞的呈现,很多文章里还没有特别细致地去挖掘。这应该是一个很另类的主题了,最后还故意扩大了范围,改成了幻想类,最后写的,也多是开了一个头,想看看是否会吸引人,有没有把文章的钩子给放好,也算是一次比较好玩的尝试了。
下一期不玩这么虚的了,好好搞点严肃写作。至于科幻小说这个方向,还是趁其他时间写个完整的中长篇吧。
写了 28 天,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写作朋友,期待下一期我们继续共同码字。一起把时光的锚拉住,将文字刻进岁月的桅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