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别做误人子弟的「职业导师」

用户头像
Tony Wu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04 日
别做误人子弟的「职业导师」

题图: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接了一个活,又要充当「职业导师」的角色去给大学生们上职业规划的课程了。



说实在的,我个人对这类课程——尤其是理论派的职业规划课程——的态度都很消极。一是所谓「成功」的路径几乎不可能复制,大多数看起来很光鲜亮丽的道路背后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在。二是大多数讲师都是「纸上谈兵」,一个实际工作经验没几年的楞头青去给一群还没毕业的小鲜肉讲职业规划,讲选择,讲自己都还没验证过的方法论,其实很误人子弟。



所以,在我的认知里,一个合格的「职业导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



  • 比你年长,至少社会经历要比你多四年。为什么是四年?因为大学要读四年,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换工作,在一个行业里站稳脚跟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能需要四年。很多决策需要时间才能看到实际的效果,无论是公司/学校或职业/专业的选择,还是一些难题的解决思路,没有时间的沉淀基本不靠谱。



  • 对你了解,至少知道你的长处和短板。无论是咨询顾问,还是医院的医生,在开出诊断意见之前至少对被诊断对象的基本情况都有所了解。而且一般来讲,付费越高,访谈的程度也越深。很难想象,一个职业导师能根据一个也许连描述都不完整的问题就能直接给出建议的行动措施,这样的人不应该去做职业导师,应该去医院帮别人看病,产生的社会价值也许更大。



  • 善于提问和引导。如果说前两项是硬指标,这一项可以算是软技能指标了。合格的职业导师一般不应该直接给出建议,而是像心理辅导一样,通过问正确的问题,让被辅导对象自己找到出口。就像《西部世界》里 Dolores 觉醒的那一集一样,自己找到迷宫(maze)的出口,才是真的「自由」。



「教练式辅导」这个词在三四年前火过一阵子,行业里也涌现出一堆「XX CEO 教练班」,有的光听名字感觉特别高大上,实际却是一群没有实际企业管理经验的秃顶大叔,把西方那一套方法论拆碎了,然后再杂糅一堆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去,每周末上课,连上一个季度,只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八。这种套路跟现在很火的「知识付费」中的 糟粕 基本就是如出一辙。只不过现在这些人的魔爪也开始伸向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了,知道学生没钱,所以不要998,只要99块8,甚至9块8,然后再兜售给你一些图书馆里自己看书就能学会的心理学常识,以及靠幸存者偏差效应造就的所谓「成功典范」。看起来好像双赢,花钱的人买了心安,收钱的人荷包满满,但实际上,被浪费的时间和走过的弯路才是最大的成本。



但话又说回来,别人的「成功」学不会,但别人踩过的坑,看过之后总还是能避免一些损失的。所以,在我设计这门课的时候,脑袋里装的从来都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所谓「成功案例」,反而是身边一个又一个的「翻车事故」。从别人的「失败」教训中学习,也许是「职业导师」能够给自己所辅导的对象带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04 日阅读数: 48
用户头像

Tony Wu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8.10.11 加入

一个擅长做从 0 到 1 项目的 HRIS 产品经理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别做误人子弟的「职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