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理认知世界,用情绪驱动行为
人们经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是非常有道理,但拿来用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这不是两个方法,而是一个方法的两个步骤。而在这两者之中,情感是第一位的,如果只能用其一,首选动之以情。
现在有一句流行语:“为什么明白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理,光明白道理是不行的,没有情绪作发动,人们会陷入行动瘫痪的状态。就如每个烟民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却总戒不了烟一样。
最重要的方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原理认知世界,用情绪驱动行为。前者是讲自己,要搞清楚原理,后者是对别人,要利用人的本能情绪。
这方面的楷模是库克船长(James Cook)。库克船长生前经常远航,那个年代远航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不了解维生素的作用,那时船舶远航时船员得坏血病非常普遍,许多船员就在远航途中病死了。当时荷兰的船上坏血病就没有英国船只上那么严重,于是库克船长就去研究,到底两国船只有什么不同。库克船长发现荷兰的船只上面装了许多酸泡菜的桶,因此他想:“我就要远航了,远航是非常危险的,酸泡菜也许会有用。”
库克船长找到了解决坏血病的办法,但却没有直接对船员讲道理,没有跟他们说“吃酸泡菜能够防止得坏血病”。因为如果他这么说,被粗鲁的船员知道非常有可能染上坏血病,他们很可能起来造反,控制这艘船。
库克船长很聪明地找到了情绪驱动的办法:他只让高级船员吃酸泡菜,而且让普通水手都能看到。过了一段时间后,库克说:“嗯,普通水手每周有一天可以吃酸泡菜。”
他如愿以偿地让船上所有人都吃上了酸泡菜。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行动。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认为,这是基本心理学的一次非常有建设性的应用。从其中我们能够更清楚情绪驱动的重要力量。
还有一个很相似的例子,主人公是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这位大帝遇到了一件麻烦事,那就是,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不肯吃土豆。当时的欧洲人,主食是小麦,但是没有其他主食品种。要知道,一旦农业依赖某一种作物,会有很大的风险。如果遇到天灾,或者战争,可能马上陷入粮食危机。
现在大家都知道,土豆既好种又有营养,但是老百姓为什么不肯吃呢?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土豆有三坏:第一,出身不好,属于茄科,跟它同科的很多植物都有毒,比如曼陀罗,好比大家觉得你的兄弟是坏人,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土豆埋在地下,见不得光,哪像人家小麦光明磊落,长在阳光下面;第三,和信仰冲突,《圣经》里记载了很多可以吃的食物,可偏偏就没有土豆。
刚开始腓特烈大帝下令,全民必须吃土豆,老百姓还是不吃。那怎么办呢?腓特烈大帝最后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他规定,土豆列入皇家蔬菜,只有王室的人可以种、可以吃,别人通通不行。他还派军队守在马铃薯田,但是,暗地里又嘱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真有人偷,就当没看见。
很快,老百姓都想知道,皇家蔬菜到底是什么味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先是去偷土豆吃,发现好吃之后,又接着偷。等土豆的名声在民间传开之后,腓特烈大帝再取消禁令,土豆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的国民粮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史方远】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ee3645a9894f552d87607b93】。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