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训练营第三课:产品思维(上)
产品经理训练营第三课:产品思维和产品意识
什么是产品思维?
叙事思考框架,而不是事情本身。事情本身是作为客观现实存在在那里的,但是不同的叙事思考框架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角。动物世界的例子,同样是猎豹捕食羚羊,站在两边视角分别看你会得出截然相反的倾向。
每一个叙述框架都不一定能指引出绝对正确的结论,事实上可能根本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结论。更多的叙事框架在头脑里左右互搏是有必要的。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等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微信十周年,视频号的逻辑是,既要把微信的私密 ID 属性去掉,又要保留其社交推荐的属性。
好的产品经理要有广阔的叙事范围,而不是在单点上下功夫。ATM 的例子,一个初级的产品经理想到的可能是机器的外观,交互界面,整个取款的流程,怎么吐钱怎么提醒用户取回卡等等。这些事都可以归结为用户和系统的交互这个单点。
而一个资深的产品经理会优先考虑的是一个 ATM 机里放多少钱,在哪里放多少台机器,怎么运送过去,谁来核对账目,什么时候核对,钱取光了怎么补充,等等怎么样这一整套体系运转起来的大图景
视频和文字之间的差异:
文字是可以通过使用学会设计的,多读你就会写,但视频很难做到看多了就会制作。做产品类似于做视频,是很难单独通过使用产品学会怎么设计一个产品的。产品思维的培养需要从使用仅仅消费的角度到也从设计生产的角度的转变。
为什么产品经理最好懂技术:因为只有懂点技术才能真正站在设计生产的角度看问题。
用什么方法,解决谁的,什么问题
1.谁:用户画像 persona
(利益相关者 stake holder:喝水的人,造杯子的人,运杯子的人,卖杯子的人等)
2.什么问题:场景(喝水,运输,送礼,装饰等)
3.权衡排序之后,按重要性解决问题
宜家考虑的运送成本,组装,就是考虑了运输者作为利益相关者。
伪需求:提出的需求本身就是解决方案的时候要警惕,产品经理不能仅仅当开发和需求方的传声筒。
eg。我内容没准备好,麻烦帮我把直播从周三调整到周五。看似一个需求,但其实是一个解决方案。
产品经理职业道德第一条:不要把伪装成解决方案的需求转发给工程师。你应该做的事是找到需求本质并提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从用户体验讲起
做 persona 不是套模板,而是要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感性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为什么经常让产品经理去体验客服或者运营公众号,就是因为要实际的接触用户,像谈恋爱一样了解其脾气秉性。跟编剧相关的书比较好的能够培养这种能力。
做产品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产品的实现模型与用户的心智模型一致,即便实际上是不一致的,我们也要找到方法让产品实现模型按照用户的心智模型去反映。比方说油门,背后的一整套实现机理非常复杂,但是传递给用户的模型就是“踩得越狠,开的越快”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例子举得还不是最形象的,我特别喜欢罗胖讲过的两个例子,现在的手机上的功能都集成到 APP 中了,然后打电话那个 APP 的图标全是老式的电话听筒的样子,实际上打电话这事儿已经跟那种老式的电话听筒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了,但是这样设计就是让人觉得很舒服,切换起来成本很低。另外汽车关门声,还有自动关门器,原本关车门和房间门都是有声音的,这是因为机械摩擦造成的声音,但是现在早就有技术能够完全无声的关门了,但是没有那个咔哒的关门声,人就是觉得很别扭,所以反而明明没声音了还要把它加回去。
在学习用户体验地图的时候可以参考餐饮和酒店的 SOP
星巴克排队方式是横排,这钟方式首先就给人一种慢节奏的感觉。没有那种竖着排队的压迫感。
第二,横排队能够让你尽早的接触店员。跟店员有更多更充分的交流机会。
第三,横排可以让你在排队途中经过蛋糕柜,起到展示商品刺激你的购买欲望的。
星巴克的味道除了咖啡本身的香味,还有空调香氛的味道。留下特定的味觉记忆。
柜台的高度是调整过的,降低柜台高度以拉近跟顾客的距离。
店里要定期磨咖啡豆,要那个画面和声音。
店员会记忆常客和常客身边的人。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隐性成本中的替换成本,举个例子,打车软件的用户替换成本就不是很高,我记得在梁宁产品课里就讲过一句这样的话,我对你的忠诚度只有 10 块钱,差价十块以内我选你,十块以上对不起了。
前阵子虾米倒闭,很多音乐软件都推出了一键转换歌单的功能,就是为了降低用户替换成本,从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来看,就相当于提高了自己产品的用户价值。同样的例子还有各个手机厂商的换新机时候可以把手机内容自动备份的功能,还有 iOS 到 Android 和 Android 到 iOS 的。大家都在试图降低用户从其他产品到自己产品的替换成本。
替换成本比较大的产品就是 IM 产品,比方说微信,因为替换通讯录可不像替换歌单那么简单。用李小龙的话说:木板是不会还手的。歌单或者手机通讯录什么的你可以授权一键转,但是你没有办法把你通讯录里面的人也迁移过去,除非人家自己自愿。所以现在要想做出一个替换微信的 IM 工具,那个替换成本,可想而知。
信任成本的例子,打个比方,在很多年前,大家在听到淘宝的时候就会觉得上面有很多假货,而京东上卖东西就更靠谱。那么在那个时候用户对淘宝的信任成本就大于京东,淘宝的配送比较慢,京东比较快,那么用户等待的时间成本就低于京东,但是基本上同样的东西淘宝就更便宜,所以金钱成本就高于京东。
隐性成本中的信任成本的例子,12306,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信任成本几乎为零,铁道部牵头的项目,发现成本也几乎为零,全国的媒体自发宣传。核心价值也是又高又硬,咱有票,没谁了。所以它不追求什么用户体验。
核心价值这块,我在家喝速溶咖啡,我追求的核心价值是那杯水,是解渴,提神,这个价值对于我来说就是 1 块钱左右。但是我在星巴克喝咖啡,我要花几十倍的价格,除了咖啡的品质微微提升之外,它的就餐环境,比方说我可以买杯水坐着办公聊天,比方说它那个杯子附带的品牌价值让我觉得比较有面子等等,这个也是其核心价值的一部分,是速溶咖啡提供不了的。
感受价值,或者说叫情绪价值,比方说这家店服务态度特别好,或者像之前提到的星巴克的味道,排队方式,记住人名等等。
泡沫价值这块尽量少用。试图用操纵或者欺骗建立一个价值假象,因为泡沫价值破裂之后,你的产品价值会突然下降,而且会影响用户对你的信任成本,降低感受价值。
什么叫泡沫价值?
第一,是不是谎言?
第二,如果坦诚相告,感情会不会破裂?
比方说赠送一个菜求好评,好评返现
捣鬼有术也有效,但有限。以此能成大事者,古来无有。----鲁迅
游戏设计参考用户体验。
(中)从用户到 stake holders
一个例子:园区门口的门杆,设计短一截就能够方便电瓶车路过而能够把车挡住。
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外延就代表了产品经理的格局
每个人都有利益,做 toB 的时候,尤其要记住这一点。
产品经理要有一定开发能力
微信公开课:抽奖助手的变现
微信:收方利益高于发方利益
钉钉:发方利益高于收方利益
电商平台:在总体市场环境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买家利益大于卖家利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