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了绩效管理,团队反而一天不如一天了?(一)
初识“绩效”
绩效,一个让上班族们“喜”闻“乐”见的词。
在网上搜“绩效”,会出现一大堆相关的词汇: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KPI、OKR
目标、结果、反馈
SMART
PDCA
评价、面谈、反馈
……
初为管理者时,也曾被这些专业术语弄得晕头转向。一堆文章、论坛,在宣导不一样的思想。有喜欢抠字眼的人,强调“应该叫绩效管理,不能叫绩效考核”;还有一群KPI党和OKR党,吵得不可开交。这些人的观点,我大体都看了一遍,理解了一遍,但仍徘徊在理论层面。
“不管了,先做做试试”
第一波尝试
若干个月后,我想评估一下效果。发现自己团队没看出明显的改变,但是其他团队却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某一次各部门Leader开会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各自的绩效都是怎么评的。我发现大家是这么说的:
“A同事这个月一直在赶项目,每天加班到很晚,周末还来公司加班,很辛苦。所以给他评个优秀”
“B同事做了某项目的项目经理,表现很好,但是项目是下个月才上线,所以这个月先不给他优秀”
“C同事平时工作一直都很好,但是需求上线之后出了一次线上BUG,所以给他评个不及格”
“D、E同事,因为这个月有一次严重的线上BUG,他俩是测试和运维的负责人,所以给他们俩评个不及格”
“F同事不听我指挥,非要自己想一套新方案,所以给他评个不及格”
“G同事最近总是迟到,所以给他评个不及格”
“H同事进公司以来一直表现非常优秀,但这个月离职了。给他的上级I评个不及格,因为没留住优秀员工”
“J同事表现还可以,没有什么突出的点,但是有一个优秀的名额又不能浪费,所以给他了”
……
由于各位Leader不经意间的骚操作,我似乎已经能看到那几个团队未来的模样了……
争抢着做项目经理
按时上下班打卡,上班期间频繁去外边抽烟、聊天,或者对着电脑发呆
领导说啥就做啥,管它是对是错、有没有价值
测试、运维大批优秀员工流失
多在公司加班做样子,有没有做事不重要,但人得在公司
无所谓了,虽然优秀轮不到我,但是不及格也轮不到我,混一天是一天就好
第一次复盘
是时候做一波复盘了。
目的:绩效到底要用来干啥
我特地花了一些时间,画了一张图。
我把我所有的管理目的,和我所拥有的所有管理工具都列了出来,并划了线。按我自己的管理需要、以及管理权限,我使用绩效管理来达成的目的(如上图),只有这3个:
保证数据和代码的高质量;
保证方案设计的高质量;
提高团队成员的做事效率;
因此,绩效考核项,我只需要设置两个:质量、效率。
附加分,怎么使用?
如果说“质量”和“效率”是基本考核内容,那附加分就应该是更高的要求的达成情况。更高的要求,是给团队里优秀的人准备的,让他们永远都有目标、有奋斗方向。
根据我自己团队的实际,以下情况会酌情考虑给附加分:
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负责将方案落地,最终产生实际价值;
主动组织分享,将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团队内的其他人,内容质量高,并且对工作有帮助;
最终的分数,怎么打?
我经常会翻其他的管理者都是怎么给各自团队的成员打分的,结果很失望,没让我学到什么经验,反而还发现他们的一堆问题。
我曾经看到同一个管理者,连续几个月,给自己团队成员打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小于5分。
百分制的打分方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60分是及格线”这一观念已经在大家脑海里根深蒂固了。所以实际的可选范围,都集中在了60~100分之间;
而大部分比较佛系的管理者又会觉得70分以下太低了、90分以上太高了,不愿做“头”、不愿做“尾”,就喜欢做中间的“平凡的大多数”。所以实际打出的分数,都不出意外的集中在70~90分之间;
而加上人情因素之后,这个密集分数段又右移了3~5分,变成了73~95分之间;
不可否认,大家根本不是按照考核项里的实际说明去打分的,而是脑海里直接给出一个“平凡的”总分。 然后随意地分给了各个考核项。
我自己在打分时也经常陷入了这一怪圈之中,思来想去,决定使用“先排序,再归一化”的方法,尽可能把分数打散,无论如何都可以划分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几个档位。
所有人都很优秀的团队,也一定会有相对较差的人;所有人都很烂的团队,也一定会有相对较好的人。
其他感悟
绩效评价,一定要非常慎重。你几次随意的评分,可能会引导你的团队走向不同的未来;
通过绩效管理,让你的团队慢慢变成你想象中的样子;
一个管理者不行,那他管理的团队一定也不行;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无箭的丘比特】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6c2e8047598a7969c1ebef19】。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