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关于「改变」的心理学

用户头像
强劲九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30 日

想改变并不是简单地强迫自己做相反的事情,而是要善于利用情绪,让自己轻松地、正反馈地做出改变。



心理舒适区并不是一个环境,更多的是一种控制感。就好像在监狱里待了大半生的人一样,出到社会会失去一种控制感,反而更加难以生存下去。



6 · 18 的时候趁着满减在当当买了三本得到的书,先看完了这一本。



什么让改变难了?



为何我们总会买很多书却不读、办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买了很多课却从来没看,这是因为我们在「自我欺骗」。



在买的时候,我们会想象我们在把书看完了、坚持健身之后、看完所有课程之后的成长,结果对我们来说是很向往的,而过程却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想要打破,我们就只能控制那些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什么是能够控制的?



如果想要看书,就控制自己每天只看一章,或者一节,甚至可以只看几页。



如果想要健身,那么就控制自己每周锻炼至少三天,或者每周一天也行,在《微习惯》中写,即使一开始的计划是只做一个俯卧撑,当你开始第一个的时候也会停不下来,最后把 4 组都做完了。



把目光定在很小的事情上,而不是自己生在并不富有的家庭这种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种做法很像微习惯,从很小很小的微习惯出发,我们有可能只是因为踏出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动力。



这就像汽车启动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动力一样,出发的第一步其实才是最难的。



关于微习惯的力量可以看看《微习惯》这本书。



在「关系」中的我们



最近常常听到一个词语 —— 原生家庭。



注:原生家庭与源生家庭不一样,只是对于大部分人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是源生家庭,不是原生家庭



当一个词语突然被越来越多人提起时候,很可能某种滥用就会出现了。



确实家庭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或大或小,但大多数人的家庭问题并没有巨大的力量能够毁灭一个人。



口口声声讲着原生家庭让自己如今如此窘迫的人,很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不努力找个借口,即使没有原生家庭这个词语,也会找出其它的理由来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



我们不能只责怪别人有什么错误,因为别人的行为是难以控制的,而改变自己,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如果某段情感让你感到不舒服,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只有情感独立了,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选择向亲人求助,但即使是亲人,也不是必须要帮你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的。



少了对他人的依赖,我们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建立一个新的自我



还记不记得上一次自己做出巨大改变是在什么时候么?



对于我来说,改变最大的是上了大学。



刚上了大学的我,突然很喜欢独处,每一次购物节的时候总会买书,大学四年,买了有两大箱的书,读书让我的思想变了很多,最大的改变,就是能够理解越来越多的行为和想法。



第四章给我的一个角度,就是改变的第一步其实是「脱离」,脱离现在的环境、脱离现在的身份、脱离现在的目标。



简单地讲,就是要让自己离开现在所处的位置,但是在跳脱出来之后要如何做呢?



这一点书中所讲的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另起炉灶」,我感觉把第二个讲成「不要回头」更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改变,就是想要变成一个新的自我,然而这个过程除了自己没有其它人可以帮你,但是其他人可以指引你,新的自我是自己发现的过程。



而自己如何知道自己要往哪边改变?可能某个时刻,你突然发现做了很久的工作并不喜欢,或者感觉自己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更优秀的成就,这时候就是你决定做不做出改变的时刻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容易就找到方向,有时候辗转反侧,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发现了自己真正要成为的是怎么样的。



在我看来,这有点「可遇不可求」,在我们还迷茫时,也不要放弃就行了,生活也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够一帆风顺的。



人生的改变



最后一章讲了人在四个阶段 —— 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变化。



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很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份认同感。



对于某件事上做得好的人,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认同而很有动力继续在这件事上做得更好,而那些没有被别人发现比较突出特点的人,可能慢慢地会在各个方面都与同龄人拉开差距。



到了成年,生活上就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部分 —— 爱人和工作,这两个部分是无法避免的。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会感觉一种责任感,工作上会需要一种胜任感,来让自己可以长期投入到工作上去。



最后到了该遭遇中年危机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因为有孩子,生活上会有着巨大的压力。



书中讲的是一种繁衍感,希望给后辈带去某种价值,并不一定是需要后人能够记住自己,而是希望自己在这一生所做的东西能够留给后人。



老年了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一种坦然,只是目前的我完全不能感受到,这就是一种变化,而我未处于这个阶段,而我也不急。





笔录:



  • 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

  • 只有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在背后抱怨,等于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让人有所触动,他才能听得进去道理。

  • 其实,能力并不能预测一切。有时候,怎么看待能力,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 我要么是个善良的人,要么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我要么努力,要么不努力。一旦我们用理想化的规则限定自己,思维变得僵固,就很难容忍自我感受中和规则不同的部分。

  • 倾听的要诀,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

  • 表面上在一直学习着,事实上我们有可能只是在找一些材料,来强化我们原有的东西。只是想证明自己想的是对的,而不是去接受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事,算不上学习。

  •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什么明确的因果,也没什么明确的对错。

  • 只有在关系中独立了,我们才能以成熟的姿态真正自主地投入一段关系。

  • 怎么看待挫折,有时候甚至比挫折本身更加重要。

  •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一些道理,就没法退回去,假装自己不知道。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30 日 阅读数: 24
用户头像

强劲九

关注

学习是变有趣的第一步。 2018.09.17 加入

公众号:strongnine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了不起的我》:关于「改变」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