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数字化:最大的数据资产 - 患者数字档案内容
诊所在运营过程中,会积累大量数据。毫无疑问,对诊所而言,最有价值的数据就是:患者数字档案。
阿里曾提出“数据银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资产,只有可控制、可计量、可变现的数据才可能成为资产。其中,实现数据资产的可变现属性,体现数据价值的过程,即称为“数据资产化”。
患者数字档案是数据资产的核心,来自患者资料的产生和积累。构建合理的,动态的患者数字档案,是未来诊所竞争力所在。
今天探讨一下,构建患者数字档案有哪些内容组成。
我认为患者数字档案应该有三个部分:
1、基础信息:
包含患者个人基础信息、患者关联家属信息。它是患者在医院就诊所需提供的信息集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联系电话、亲属情况等。这部分数据偏静态数据。
2、电子病历:
患者每次预约、挂号、检查、就诊、处置、处方、医嘱等信息,构成了电子病历。
从法务上来讲,门诊病历要求保存 15 年,住院病历要保存 30 年,这些资料保险公司都是可以取证的。当然对诊所数字系统来说,这些数据的保持应该是永久的。
我国法律《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第 6 条第 4 项已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用电子病历应具备对电子病历创建、修改、归档等操作的追溯能力,以及为维持对纸质病历与电子病历的“同等对待”,电子病历(修改)无法被追溯的,应同样引发《侵权责任法》。
对诊所而言,电子病历应该还需要支持按特定格式输出,特别是未来打通全国各个医疗系统和医院的电子病历,和保险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交互。包含患者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下载自己的医疗记录。
搭建合理的,可扩展的电子病历系统,是诊所数字化核心内容。医疗信息的流动也能让患者、医疗机构双方有机会改善自己的医疗效率。
3、患者行为数据:患者实时数据追踪
患者的每一刻状态、指标数据,都是有差异,都是不一样的。实时数据追踪,动态的,精准的,可以追溯到的数据,比在诊所里检查的那一刻的数据更有价值。
这包含:患者佩戴的医疗级可穿戴式设备的数据、患者自行用药行为、患者与医疗相关的交易数据、诊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互数据等等。
如果有了更多来自智能手机和医疗级可穿戴式设备的数据,包含用药监测、生活方式数据等。未来的 AI 也许能通过数据对病症的描述,进行自动化医疗诊断,比如,辨认出是否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不大,是否会有白内障的取向等等。
对医疗机构而言,信息累积起来,也能让你更容易找到其他患者,看看他们对各种治疗的反应是什么。
搭建起一个合理的、可扩展、信息完整的、数据动态的、电子病历系统,对诊所的运营既有巨大的价值机遇,通样有安全方面的挑战。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boshi】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d1717e89a6c0d14e10666176】。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