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小平、基辛格“谈笑风生”的世界第一女记者:奥琳亚娜·法拉奇
2020 年 3 月摄于公司
这篇文章来源于 28 天瞎写营。28 天瞎写营是几位 TGO 鲲鹏会会员和朋友在疫情期间搞的一场写作兴趣小组,每人每天提交不低于 500 字的文章,内容题材风格不限。每人交¥2000 的活动押金,全勤交稿后全额退还;如有人未能完成,相应押金用于给瞎写营成员购买图书。瞎写营目前已经完成 2 期。后面我会出一篇文章,分享这个活动的策划和运营过程,包括我在拟定规则时候的考虑。
所有记者的成长之路都避不开一座顶峰,那就是奥琳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没有读过奥琳亚娜·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的记者,距离顶尖记者行列是无限遥远的。
《风云人物采访记》最早在 1985 年出版了简体中文译本,之后三度重版,最新一次是在 2014 年。现在,京东搜索《风云人物采访记》的结果是标价 86 的图书在京东上最高卖到 268 的标价。这更加让这本“旷世奇书”充满了神秘感甚至是崇高感。
法拉奇照片 [1]
微信公众号几乎成为全民平台,“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关于写作的课程层出不穷。比较高阶的写作课程,无一不频繁提到《风云人物采访记》,进而奥琳亚娜·法拉奇得以被更多的非专业记者人士得知。
两次采访邓小平
法拉奇曾经采访过亨利基辛格、伊朗开国领袖开国领袖霍梅尼、越战时期的越共领导人之一武元甲、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等,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
法拉奇在中国“家喻户晓”,触发点就是对邓小平的两次采访。
据《邓小平讲话实录》介绍,法拉奇之前曾经两次申请采访邓小平。1980 年,意大利总统访问中国,而法拉奇的父亲与总统是好友。通过总统这层关系,加上法拉奇确实是实力担当,法拉奇才获得了采访机会。
法拉奇和邓小平会面的第一句话是,明天是你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邓小平说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即使明天是他的生日,也不应该得到祝贺,因为这意味着他已经 76 岁了,76 岁的人已是江河日下了。这个开场话题在上百本的关于沟通技巧、谈判话术、新闻发言等书中引用。
法拉奇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肯定不是和政要拉家常的。实际上,法拉奇最为人称道的是尖锐的提问,比如他问邓小平
“天安门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理解。中国人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
“你们对‘四人帮’审判的时候,以及你们开下一届党代会时,在何种程度上会牵涉到毛主席?”
这些问题,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是能够轻轻松松提出来的。当然了,邓小平的回复也是精彩绝伦,大家可以看《邓小平讲话实录》。
时事造英雄,这也是不得不提的。法拉奇大展拳脚的时代,正是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紧张的年代,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同时也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样发达的通讯条件,没有这么丰富的自媒体。
回到采访邓小平的事件,另一个“仅此一次”的契机是,中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需要一个契机对外表明自身的立场,让公众了解 CCP 对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态度,让公众明白拆除毛泽东塑像和语录牌的用意。
个性十足
法拉奇生于 1929 年,其父亲就是反法西斯战士。法拉奇从小就加入意大利抵抗组织,在参与抵抗权威和反抗法西斯的活动,这也注定了长大后的法拉奇的不服从不服输的性格。在 2005 年,法拉奇还因为爱国和反法西斯运动获得了意大利总统金章。
还有一个关于领奖的故事,也是十分能够体现法拉奇个性的。
法拉奇最早来到美国,想的是报道好莱坞的明星和演员,并借此机会学习了英语。她逐渐发现这些演员们了无生趣,不值得自己浪费光阴,于是转而报道宇航员了。在 1963 年到 1964 年,法拉奇花了很多时间和宇航员们在一起,尤其是 Pete Conrad。Pete Conrad 是第三个踏上月球的人。有一次,法拉奇说自己想去月球, Pete Conrad 说去月球很危险, 可能会死的。法拉奇的回应率直简单,“谁都会死的,死在月球上多有意思啊“。
法拉奇关于宇航员和航天的报道,汇总成了《假如太阳陨落》一书。也是因为关于 NASA 的报道,法拉奇获得了福特基金会的嘉奖。因为法拉奇不愿意安排领奖行程,这一奖项被取消了。法拉奇给福特基金会回信写到“我可能正在圣路易斯,却突然想去墨西哥城,就为了买一顶草帽。”多么洒脱。
在关于航天的报道之后,法拉奇开始报道战争,并成为最优秀的战地记者。从越战到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法拉奇还走访了中东和拉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
1979 年,法拉奇采访伊朗开国领袖开国领袖霍梅尼。法拉奇批评伊朗女性生存现状和必须带黑袍,霍梅尼说“如果你不喜欢,你就不必穿。黑袍是给年轻和受人尊敬的女士穿的”。法拉奇当着霍梅尼的面扯下伊斯兰女性黑袍,说到“太感谢了。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把这块中世纪的愚蠢破布立马扔掉”。
法拉奇赴伊朗采访,被要求必须戴黑袍。来自维基百科
法拉奇终身未婚,喜欢独自写作。她曾说过,“男人更适合写作,因为他们可以安安静静的待着,专心写作;女人就不行了,男人会一直来找你来索吻,或让你给他倒杯咖啡”。法拉奇曾经怀孕并流产,因此写成一本《给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尽显母性光辉。
蜚声国际的基辛格采访
和基辛格的采访让法拉奇蜚声国际,然而这次采访却是意外重重 [3]。首先是,法拉奇根本没想到能够立马收到基辛格的回复。法拉奇曾经两度申请采访邓小平都失败了,也曾申请采访周恩来未遂。其次是,通常要聊 6 个小时的采访,在基辛格这里只有不到一个小时。在这短短时间内,采访时不时被打断,因为基辛格不得不随时接听电话和应付一个又一个的签字。第三,基辛格不得不仓促离开,因为总统在叫他。最后,在等待了挺长时间之后,法拉奇才得知基辛格已经陪着尼克松总统先行离开了。如果想再次采访的话,还要再等一个月,法拉奇回绝了,她答复道,含糊其辞、自相矛盾、三缄其口……对于这样的生硬人物,再来一遍采访又有什么意义呢?事实就是,法拉奇确实不喜欢基辛格。事后法拉奇曾讲过,基辛格表情空洞,眼神凌厉生硬,语调平缓得让人不想听。法拉奇会在在采访的过程中录音,因为基辛格语调过于平缓,录音笔上根据音量大小跳动的指针都毫无变化,法拉奇不得不频繁地故意咳嗽一声来看看录音笔是不是坏掉了。
这篇文章大获成功,先是在 L’Europeo 发表,然后在多家美国报纸重印,并在全美广泛流传。这也给基辛格带来了麻烦,因为总统尼克松对于基辛格自比为牛仔的言论并不满意。基辛格的原话是 “cowboy who leads the wagon train by riding ahead alone on his horse”。这一事件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丑闻。基辛格试图否认这么说过,但是法拉奇是全程录音了的。基辛格在自传中表示接受这个采访是他做过的最糟糕的决定,原因在此。
“晚节不保”的反穆斯林之战
2001 年,911 发生的时候,法拉奇就在曼哈顿。这也促使她重新思考关于伊斯兰主义的话题。穆斯林之战,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法拉奇晚年的一系列事件。之所以用“晚节不保”,是因为这些事情引发了法拉奇的广泛批判和极大争议,与之前的机会一边倒的称道和赞美行程了强烈反差。
The Rage and the Pride,来自 Amazon
从 2002 年开始,法拉奇分别出版了 3 本书,以 The Rage and the Pride 开始,其主要内容都是关于伊斯兰主义和欧洲穆斯林的。法拉奇在书中毫不留情地批判,比如“sons of Allah breed like rats.”
法拉奇认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形同 20 世纪 30 年代的法西斯主义,她在年轻时曾与之奋战,而现在的形式让她觉得似曾相识。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严重破坏性和危害性。他甚至发明了一个词,把欧洲和阿拉伯结合起来,Eurabia(Europe+Arabia)。当然了,她的这些言行在意大利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众多。
在意大利之外,也是如此。2002 年,在瑞士被起诉,原因是 The Rage and The Pride 中的种族主义内容;瑞士法官判决要求意大利起诉或者引渡法拉奇。不过这一请求被曾经担任两届意大利司法部长的法官 Roberto Castelli 拒绝,理由是意大利宪法保护言论自由。
2005 年,意大利穆斯林协会主席 Adel Smith 控告法拉奇,理由是法拉奇 The Force of Reason 的内容冒犯了伊斯兰教徒,并且引用了书中的 18 处文字,其中段落之一说伊斯兰教就是“永远不可能净化的水池”(a pool that never purifies)。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家 Christopher Hitchens 就说这两本书是“评论伊斯兰教徒的避坑启蒙读本”“把普通穆斯林和欧洲穆斯林移民混为一谈”。
在 2005 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法拉奇的采访 [7] 中,第一句话就是“法拉奇面临牢狱之灾”(Oriana Fallaci faces jail)。
与世长辞
1991 年,法拉奇罹患乳腺癌。法拉奇做完切除手术后,对着切掉的组织大骂 “You goddamned bastard, don’t even think about coming back,did you leave offspring inside of me? I’ll kill you! You won’t defeat me!”[5]
到后期,因为癌症,法拉奇只能吃流食。2006 年 9 月 15 日,法拉奇佛罗伦萨去世。再牛逼的人物,死后也是尘尘土土。身在意大利的环球时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忽悠基辛格、钦佩邓小平,意传奇女记者走完战斗人生》。
法拉奇绝对算不上“美女记者”,才 1.55 米个头,不施粉黛,长期叼着烟打稿,做了 40 年新闻告老时,己是满嘴黑牙、一头灰发。[7]
法拉奇传记 Oriana Fallaci: The Journalist, the Agitator, the Legend,
GoodReads 是英文世界排名靠前的读书评论网站,对书籍的评分是相对全面和权威的。在 GoodReads 网站 [6],关于法拉奇的传记的评论很有意思,也很贴切。“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生于 1929 年,毫不妥协地度过了一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事的地点和时机。他痛恨女人受到的待遇,但他不并不痛恨男人。她爱男人,并反过来得到了男人们的爱,因为她女性的天资,她的睿智和她的勇气。”
法拉奇墓地,来自维基百科
链接
http://www.oriana-fallaci.com/linfanzia/vita.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iana_Fallaci
https://lithub.com/the-interview-that-became-henry-kissingers-most-disastrous-decis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o_Castelli
https://www.nytimes.com/2017/10/16/books/review-oriana-fallaci-biography-cristina-de-stefano.html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4063511-oriana-fallaci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11948571453267105
李子迟,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701/483547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赵新龙】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37c574a7c4721650e7e900f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