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场技术分享,100% 纯干货输出
对于每个技术同学都可能存在同一个问题:如何做好一场技术分享呢?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自己看来,可能会存在很多因素会导致我们可能做不好一场技术分享,例如:
我是个内向性格,特别不善于表达,根本不是当众做演讲的材料
我的专业技术研究不是很深入,被听众嘲笑怎么办?
我 PPT 制作水平太烂了,评审年终述职都犯难好久
万一 Q&A 环节遇到我不熟悉的问题,那咋办呢?
.......
这类问题如果列举的话,那就太多了,但是如果你认定要去做的话,相信是问题就会存在有解决方案的。
本周六下午有幸聆听了一场沈剑老师(到家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快狗打车 CTO)关于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的直播分享,自然是干货满满,收获颇丰,在此特结合自身的一些理解,整理出一些关于分享的要点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调研好你的分享用户
做好一场技术分享,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调研好你的分享用户,了解听众的特征和诉求。
听众来听技术分享,和我们平时工作中的总结、述职、汇报类似,听众主要是想了解工作成果,潜在困难,未来规划。而在技术大会上,听众主要是想学习知识,借鉴经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所以了解了听众的诉求之后,我们准备内容上就会有侧重点。
建议多一些:
真实的案例讲解,如:碰到的问题,踩到的坑
尝试的各种解决方案优缺点
解决方案的迭代演进,以及最佳实践
建议少一些: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与理论,少讲空话、套话
2、紧张是正常的
对于重要场合,每个人都会有紧张感。其实紧张不是坏事,说明你对事情的重视,而且紧张还会帮助你发挥得更好。
其实分享开始环节容易紧张,进入节奏之后紧张感就会慢慢消失,因为讲的是自己擅长的,根本不用害怕,除非 PPT 是别人写的,哈哈哈~
其实在观众眼中,“演讲者的表现” 要比演讲者的 “自我感觉” 往往更好,其实所有不被察觉的紧张,就是不紧张。
另外微笑是能够消除紧张感的,微笑让人更自信。
3、好的开场很重要
好的开场其实是成功的一半!!!
开场一般是可以按照以下节奏来展开:
说明白我是谁
说一下我为什么有资格来讲这个 topic
同步一下预期时间与收益,突出对听众的帮助有哪些
4、注意组织好内容结构及呈现
内容结构要逻辑性强,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建议:
大模块方向:”总-分-总“
小模块方向:”坑-方案-优化方案“
举个栗子:
第一部分:问题缘起,为什么需要,是干嘛的,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部分,若干个迭代
包括矛盾冲突点,有什么传统解决方案
传统方案的优缺点,及递进方案,我们的最佳实践是什么
第三部分:收尾做总结
内容呈现清晰简洁,内容呈现要满足:清晰、简洁、达意。
尽量减少大段文字,多用架构图、流程图,学会让图表数字来说话。
5、把控好整体节奏
整体节奏把控上,常常会出现如下的问题:
内容准备过多,时间不够用了,怎么办?
内容准备有点少,由于紧张语速加快,很快讲完了
上面情况可能我们常常会遇到,尤其后一种会感觉太尴尬了。
给出一些经验:
由于人在紧张的情况下,语速会加快,那我们应该放慢语速,显得稳重,并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
准备比实际需要时间实际多一点的内容,便于现场适当做取舍;
提前规划每一页的内容,以及需要的时间,提前演练
6、收尾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收尾需要总结以及不断重复分享的要点。
经调查研究表明:
一场 40-50 分钟的演讲,第二天最多记住 10%,所以你需要反复强调所希望听众记住的内容
近因效应,人是对最近的事情印象最深刻。
其实分享结束回答问题过程中,也需要讲究技巧:
“万一碰上自己不会的问题,别头疼,更不要不要和提问者起冲突。注意做好转化和引导,转化为自己确认和擅长的问题;或者实事求是,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一般技术人员不会特意为难你的。”
最后一个分享大招:遇到特别难缠的人或问题,想办法转移到线下单独交流。
例如:“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问题,但几句话可能讲不清楚,感兴趣的话,我们线下交流~”
总结
调研用户了解观众的特征和诉求: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紧张是正常的:保持微笑,微笑让人自信
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重点介绍对听众的帮助
内容结构要点逻辑性强:内容呈现清晰简洁,多用架构图、流程图、表格数字
把控好整体节奏:放慢语速,一是显沉稳,二是给自己更多思考时间
总结收尾重复要点:反复强调希望听众记住的 10%,回答问题讲究技巧
主要为分享内容+结合自身的一些理解,整理出一些关于分享的要点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 END -
作者:架构精进之路,专注软件架构研究,技术学习与个人成长,关注并私信我回复“01”,送你一份程序员成长进阶大礼包。
文章首发于同名公众号《架构精进之路》,原文链接:如何做好一场技术分享,100%纯干货输出
Thanks for reading!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架构精进之路】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31f4011b7bdd13218a3762dc】。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