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益
极客时间《面试现场》学习笔记
23 | 怎么体现你能把工作越做越好?
在没看专栏之前,我是相信自己可以把工作越做越好的,但是看完之后,却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说服面试官,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从精益的定义来看,如果个人想要做到精益,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首先是要能够量化自己的日常工作,并且有可视化的看板和工作记录。
持续提高的动机是有的,无论是从个人成长,还是把程序写好让用户用着舒服的角度,但是之前会做的比较随意,没有刻意的去寻找增长点。
关于如何找到持续提高的目标,我觉的只能是去现场观察用户的使用情况,或者是查看后台日志,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猜想,进而验证。
识别重复动作,其实就是尽可能的将工作流程自动化。之前在数据录入、采集和数据发布的两个系统之间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后来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将两个步骤合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失误率。
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这个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是缺失的。曾经有应用系统被用户投诉,偶尔会抖动,响应比较慢。但是“响应慢”并没有一个可以量化标准,没有度量,所以无从解决。最终这个问题是随着系统更新换代解决的。当时的猜想,有可能是网络出了状况,也可能是服务器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能够确诊。
我觉的随着业务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持续提高的目标总是能够找到的。
对于打补丁和翻新来说,因为之前的业务系统是 24 × 7 不停机的,所以会倾向于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打补丁。但是因为单位的考核标准,打补丁是不记“工分”的,所以也会有“翻新”的冲动。后来的业务系统采用了迭代更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
对于新技术上的守破离,我一般只能做到“守”,距离带有一定创新的“破”和“离”还有差距。
试着回答一下思考题:
对于全是问题的糟糕项目,只能从小的地方着手,一点点的改进,同时注意和领导的沟通,让领导同步知道进展。如果是参与人数众多的项目,那么就先做好自己的部分,同时尽可能为整个团队提供帮助。
如果已经想办法把生产力提高了一大截,想要做的更好的话,我觉的还是要去业务现场去观察,或者是一对一的访谈,看看用户有什么想法。同时,可以了解技术圈或者是业务领域内的新实践,看看能否“攻玉”。最后,也可以从系统之外,从整体的思路,从更高的视角,考虑一下思路。
对于没有挑战的工作,当然是想办法让自己跳出舒适区,可以申请一些新的任务。看到有留言说,可以考虑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能同意更多了。
留言里面有提到 996 的,虽然没有体验过,但是我觉的在 996 中间“摸鱼”的时间也不少,想办法提高一下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也不错。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像卖油翁一样做到“手熟”,但是熟能生巧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会有很大的差异。当然,也肯定有人,一辈子都是“生手”。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escray】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16997c73f0214020d19c0713】。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