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当前岗位所定义的理想岗位模型
一、背景介绍
本公司是属于 To B 的软件公司,以平台型项目为主,由此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架构,继而高效地开发、制造出其他衍生产品。16 年入司,现如今已有 4 年多的时间了,并不是刚开就从事产品的工作,我是从测试转项目经理再转产品经理,在现在的岗位上实际上算也是不到一年,所以对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目前也是小白一个,但是公司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从一开始的项目原型支持已经慢慢的往正规军转化了,目前在这个岗位也算是能力匹配不上岗位职责,还需要再使劲的往上跃一跃,以下是关于我给自己当前岗位所定义的理想岗位模型(基于自己和现有公司的要求哈~)
二、项目跟踪
这里的项目跟踪并不是说充当项目经理的工作,作为产品经理一样需要进行项目跟踪:
1.项目背景了解
2.相关方识别,确定决策人员和产品用户
3.需求调研和需求挖掘
不能只看用户说什么,而是看用户做什么。要具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
4.需求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不需要满足,需要了解用户真正的痛点,不能只看到表层的需求。
5.解决方案
需要和需求分析紧密结合,不能拿到需求就给出解决方案,此类解决方案往往没有实际的解决问题。解决方案可以通过 PRD 文档和原型来呈现结果。
6.需求评审
内部和外部都需要进行需求评审,一轮不行就多轮,不要想着需求差不多了,先开发着,这样开发同事会“恨”你的。一旦需求评审结束后需要及时更新文档信息记录变更的地方,另外和客户方进行评审完毕后最好是正式的通知,仪式感也很重要(其实是留下证据~)。
7.需求变更记录
可能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内部或者外部导致的需求变更,需要有需求变更的记录日志,及时同步给相关方,也便于后期的项目回归和复盘。
8.功能结果跟进
功能开发完成后,产品需要进行功能验收,开发过程的管控属于项目经理的工作任务,但是我们也需要对产出物进行验收,需要判断是否和当初的需求方案有无出入。
9.用户反馈
功能上线后会有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我们也需要关注用户的体验效果,了解他们着重使用的重要模块以及用户的体验。功能上线并不是一个产品的结束,而是一个产品的开始;
10.项目复盘
这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忽略的一点,项目都验收了,大家就“各奔东西”了,没有对该项目中的酸甜苦辣进行分析总结。有时候我自己也是直接匆匆结束复盘,好像就是走一个过场,这块还是要重视,形成我们自己的组织过程资产。
三、行业分析
说完我们自己单个项目的跟进后,我们扩大点视角,看看这一个一个单个项目背后的行业动态:
1.行业痛点和建设性方案
公司已经服务了那么多家的企业客户,他们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定制了不同的需求方案来满足他们企业的业务需求,解决了他们企业的痛点。说解决了痛点这个太绝对了其实,不管是否解决,只要给他们来来了好处,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好,解放了他们线下文档统计的复杂也好,这些都是有落地点,我们可以结合这些需求的优势梳理已有客户行业的解决方案,挖掘深层次的痛点,形成建设性方案。
2.定转通
建设性方案根据行业来梳理,那么定转通就是根据功能内容进行梳理,将所有以往客户所定制的业务功能进行梳理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通用功能。
四、 市场调研
不再是主动地接收客户/营销人员/项目经理转交的需求,主动出击,需求不一定来源于客户方,内部团队中的需求挖掘也是一部分,有助于了解他们岗位上的需求和打造自己的产品。其中调研也包含竞品分析,我们要了解对手的产品功能并且分析它,深挖它背后设计的意义,都说自己的功能优劣势往往对手公司最清楚。
五、新产品打造
1.对现有产品渐进式改进;
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交互设计,并不是仅仅只是对界面 UI 效果的改版
2.由现有产品或者平台衍生出来的项目
它们可以弥补现有产品线的空白,建立具有成本又是的制造能力;或者基于组织的核心技术提升性能和引入新特性。
3.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引入崭新产品的项目
暂时不脱离通用架构,往后可能会实现与组织的现有项目有明显不同。
六、公众号
这要是今年才提出来的公众号的维护交给产品团队,因为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运营将不再负责。所以我们要实时掌握动态,行业的动态或者是功能的上新等等。这个也是属于额外增加的工作,对于我们的思维总结和写作功能功底以及市场动态的敏锐度还是很有好处的。
七、总结
感觉越往下面写越觉得自己的不足,这也并不是现在的我已经掌握的能力,而是对自己的一个正面鞭策,感觉现在的自己只达到了一丢丢,如果再不提升,自己就一直在做底层的工作,容易被替代。当然这里罗列的内容都是基于我现有岗位所扩展出来的,因为现阶段体验的不深刻,有的都是泛泛而谈。希望明年回头看自己现在所写的理想岗位模型时,可以继续完善完善,以后的自己可以成为现在自己的“理想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