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如何跟上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潮?
以下文章来源于医道 PLUS ,作者小医官
医道 PLUS
以数字化医疗为核心,以连锁专科医院为基础,以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医疗为两翼,构建数字化技术与民营专科医院深度融合的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医疗平台。
导读:
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传统医院管理者对于互联网医院的“偏见”。曾经的医保对接、互联网诊疗定价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各个地区不同程度试点推进,正在渐渐破冰。
2020 年 4 月 14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其中涉及互联网医疗首诊的内容,首次突破了以往只允许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政策!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史又前进了一步!
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社会需求被放大,面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导向明确的扶持政策,各地纷纷加速展开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的建设。
本文在厘清相关互联网医院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把握互联网医院建设重点和发展趋势。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01
厘清互联网医院的概念
“互联网医院”是指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在线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集问诊、处方、支付及药品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它将传统医院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通过连通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服务方、支付方和药品提供方,为患者提供分层、协同、联合、全程、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从业务角度出发,“互联网医院”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线上医疗服务信息平台,二是线上医疗服务机构组织形式。
将互联网医院视为信息平台,是因为它具有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比如需要配备机房、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保证医疗服务在合规安全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实体医院的信息系统一样,也需要具备诊疗过程信息支持、医患双方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功能,满足电子病历应用、数据安全等管理要求。
将互联网医院视为组织机构,意味着它需要配备相关的管理制度,涉及医务人员管理、诊疗规程操作管理、在线处方管理、服务质量评价等多个维度。在信息应用方面,需要制定人员保障、应急管理、信息培训等制度;在信息管理方面,需要制定电子病历管理、纠纷投诉处理、患者隐私管理等制度。通过制度,保障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主体责权利的落实。
笔者认为:互联网医院是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通过对传统医疗服务的拓展,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要,现阶段的核心业务是提供在线复诊、健康咨询、慢病管理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应当具有与线下实体医院同等的质量和安全保障。
02
了解互联网医院运营的主流模式
目前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分为三种:实体医院的医疗资源线上服务模式、医联体共同线上融合服务模式、集聚医生资源的平台服务模式。
实体医院的医疗资源线上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是面向公众的互联网服务。主要形式是线上预诊、线下确诊、线下治疗、线上复诊。包括:慢病在线延方、药师在线审方、药品物流配送、居家用药指导、家庭延续护理、院后在线随访等。
医联体共同线上融合服务模式通过多家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线上问诊,线下服务依靠实体医院硬件平台和医疗服务。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本地挂号就医,也可以与其他地区优秀医生进行医疗沟通,在网上进行专家会诊,并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集聚医生资源的平台服务模式由互联网企业发起,以多点执业集聚各地医生资源,医生在通过互联网企业医疗平台进行注册,并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诊疗、检查复诊、手术预约、药品配送等服务。
03
如何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以其独特的网上优势,再一次刮起了医疗信息新技术应用的风潮,将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向风口浪尖。各地医疗保险也不断改进,提供了线上接口和相关政策,为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发展及时提供了医保配套政策支持。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在热潮背后应回归冷静思考,笔者认为,建设好互联网医院应把握以下问题:
01
鼓励实体医疗机构参与互联网医院建设
国家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模式应当从医疗服务的本源进行考量,整合医生资源,专注在线诊疗。
从目前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情况来看,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建设模式,虽然通过引入企业或社会资本,具有将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医药整合为一体的能力,但容易受到平台运营的限制。目前更应倡导的建设模式,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充分发挥线下医疗资源优势,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格局。
02
严格互联网医院的监管
近两年,国家和地方卫健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医疗服务需要接受政府监管。互联网医院要积极实现与当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的对接,通过确保所有业务数据的留痕与可追溯,从而达成对线上诊疗行为、处方流转、服务质量的监管目的。同时应积极发展服务质量的评估监管系统,对医疗质量进行线上管理,以确保线上、线下具备同等的医疗服务质量。
03
应对好互联网医院信息安全的挑战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经过多年努力,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了临床电子病历应用,数据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建设也初具雏形。互联网为医院信息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有利于医院信息化从院内走向院外,打破信息封闭的格局,有利于实现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纵向打通,形成上下贯通的区域医疗协同,提升资源利用率。
互联网医院也给医院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现线上、线下信息协同整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要求医院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应用,实现医疗服务的过程追溯;要求互联网医院应用与医院数据中心进一步结合,促进临床医疗决策和智慧医疗相关应用落地。未来,应以创新思维抓住互联网医疗建设新契机,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04
互联网医院建设形势利好,但盈利尚需时日
2020 年,疫情与政策的多重利好加速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除了早期布局的微医、丁香园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外,包括腾讯、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均在互联网医疗布局的基础上,开始成立互联网医院。此外,还包括众安保险、香雪制药、商赢集团等不同细分领域的公司,也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互联网医院。但从目前已建成且实现正常运营的互联网医院的经营情况来看,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大多参与者都是在跑马圈地。
据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2020 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超过 50%的互联网医院仍处于亏损状态。此前互联网医院的收入核心主要是以药品销售为主,从而制约了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
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已开放多年,不过现实情况是大多实体医院并不希望医生入驻第三方平台执业,尤其是在医院自身也上线了互联网医院以后。疫情期间,尚未复工复产,医生有时间也愿意在互联网医院中服务患者,但到了后疫情阶段,互联网医院运营除了要考虑如何提高医生积极性,更需要考虑如何提升效率,增加效益。
医保作为医疗服务最大支付方,尽管已被明确将与互联网医院对接,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各地受医保基金、执行细则制定、创新意识等多种因素影响,推动进度不一。动脉网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共有 71 家互联网医院在疫情期间接通医保。不过这在目前我国近 600 家互联网医院的总量中仅占一成,其中占据多数名额的仍为公立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则较少。
笔者认为:互联网医院和实体医院应该是互补协作的关系,而非竞争。互联网医院可以真正实现在线上的预约交费,然后到线下进行各种诊断治疗,后续可以通过线上复诊、随访。另外,互联网医院可以分流慢病和常见病患者的复诊、随访,线下可以将资源重点投入在急诊重症上,与传统线下医院之间形成互补。
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上,民营医疗机构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民营医疗机构建立的互联网医院除了为合作的实体医院患者服务,还能让全国的患者,尤其是三四线、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患者享受到全国医生专家的专业服务。另外,民营医疗机构平台上的签约医生可以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不像公立医院只是自己医院的医生。对于各地的医生来说,可以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通过民营医疗机构的平台为线上病人提供一些医疗服务。
总之,疫情对互联网医院行业起到了显而易见的催化作用,不但加速了互联网医院在全国落地,也倒逼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后续参与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各方应进一步探索线上与线下医疗的融合,创新合作共赢模式,尽快实现互联网医院的盈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