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舆情一线 -- 工信部开展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
一、舆情回顾
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深入推进技管结合,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企业强化APP个人信息保护,及时整改消除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和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应用分发平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净化APP应用空间。(工信部网站)
二、小信点评
01 58款APP被通报 重点整治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
7月24日,工信部通报了第三批58款侵害用户权益、尚未完成整改的APP名单。其中,天弘基金、去哪儿网、VISTA看天下、快狗打车、世纪佳缘等多款APP上榜。所涉问题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过度索取权限等。
同日,工信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整改消除各类侵害用户权益问题。时间部署上,《通知》要求,2020年8月底前上线运行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12月10日前完成覆盖40万款主流APP检测工作。
《通知》明确,此次专项行动的整治对象包括:APP服务提供者、软件工具开发包(SDK)提供者和应用分发平台。具体看来,可以下载、安装、升级应用软件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手机APP里第三方工具集合开发者,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升级等分发服务平台都在整治范畴内。
任务方面,重点整治APP、SDK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频繁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和应用分发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四个方面。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APP频繁自启动和关联启动,欺骗误导用户下载APP,欺骗误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应用分发平台上的APP信息明示不到位,应用分发平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10项具体任务。
02 整治APP侵权 亟须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各类APP的后台运营商大多是互联网公司,海量用户信息积累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掌握越多用户个人信息,App就越值钱。工信部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总量达449万款。其中,游戏类数量应用约138万款,数量规模排名第1,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类应用和主题壁纸类应用分列第2至第4名,应用规模分别达54.2万、42.1万和37.4万款。这些APP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窥视着个人隐私,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误导用户同意等现象普遍存在。
中消协2018年8月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其中,经营者未经授权收集个人信息和故意泄露信息是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另一份于同年11月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100款APP中有多达91款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
个人信息的泄露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社会风险,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轻则频繁遭到各类广告的骚扰,重则陷入套路贷或其他诈骗陷阱。中国消费者协会2018年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
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乱象,也引起了官方重视。近两年App专项治理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1月,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今年7月,工信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整改消除各类侵害用户权益问题。
制度层面,2019年,网信办陆续起草《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等系列制度文件;今年6月,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对外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规划,目前草案已形成。
一系列制度文件为规范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未来随着相关法案落地,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将步入正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