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唯有超越范式

作者丨阿星
排版丨 Leo
我个人认为思考其实和 AI 的应用一样重要,毕竟我们是通过对商业的思考去盈利而不是只是一个科技使用者。
当然了这都是建立在你有超乎常人的执行力的基础上的——你先别说自己是常人。
所以这篇不是讲 AI,更多后续也会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系统之美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书——《系统之美》,这本书写了很多你能从罗振宇嘴里听到的词:调节回路、增强回路……
无非是用系统来解释这个世界。
直到看到最后只有一个词打动我——超越范式。
超越范式是什么?
这个社会上,包括短视频,一直在说空性、自由之类的议题,
但是用范式——世俗的惯性常态——来形容日常不能突破的、难以察觉到的惯性——似乎才更加准确。
而超越范式
的意思就是不依赖于任何范式,不是在发令枪响了之后就急于条件反射,而是接受任何一种可能性,不拘泥于这个世界上任何思维定式哪怕是下意识的思维习惯、情绪反应机制。
我自己认识的最优秀的人是超越范式的。
这种人没有任何倾向、阻滞、无视自尊,出于人类惯性渴望无条件的爱却对感情也没有任何期待,有点死人微活的感觉。即使偶尔进入感情也会马上回到个人成长的正题上去。说实话有点像披着人皮的机器人。
超越范式的人大概是什么样的?
很难描绘,因为已经超越范式的人可以化身为任何类型来向下兼容,虽然只有一副面孔,实际上却有很多面孔。
范式的下限:至少不要粗糠
很久之前我总在想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是不是不好,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只是粗糠吃多了。
再重复一遍,永远不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标准太高了,只用怀疑自己是不是粗糠吃多了。
因为大部分人生活在残缺、欠缺之中,所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标准太高了。实际上这个世界好的很。完美是一种正常,残缺才是一种异常,只不过在残缺中呆久了才会觉得残缺和不幸是正常的。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错觉。
我们对人的标准的误解就像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差别,差距太多了。挣钱的人忙着突破自我的时候,剩下的人只会说交易额而已也没那么多吧。这说明很多人不但搞不清标准,而且会通过混淆标准来逃避高标准。
我时常感觉这种割裂已经不能用语言形容,人下意识对标准的降低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有一个类似于苹果为什么是掉在地上的问题,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脆弱,而不是那么容易坚强?这个问题完全经不起转念的,一旦转念,就会发现习惯性脆弱、头脑昏沉是一个巨大的默认选项,但是为什么一定要默认?
超越范式的关键:突破
超越范式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突破自己。
我认识一个人白天运营很大的盘子上亿营业额,还天天学习到晚上十点以后。
问他在烦啥,说自己有学习焦虑。一把年纪在自己钻研 AI+RPA……一大早问我些 AI 应用的问题。
有一次我说不想做某件事,是我很讨厌的一种人情世故而且是要讨好别人。
他跟我说,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还是不能突破自己的问题。我才明白,我们常常用道德回答这个世界的出题,却忘了真正的出题人是自己。决定我们自己行动和意识的只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任何范式,而不是我想到一个问题时候首先想到的一个中介物作为推导前提。
然后我接着说,如果抓不到机会不抓就是了。
他又说随缘吧。
超越范式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东西,灵活,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方式。可以是突破自己,也可以转头干别的去。即使有突破自己的勇气,也要有不去突破自己的灵活性。
超越范式的必然:失望
这一路有很多人帮过你。也有人帮着帮着开始忌惮你。落差总会有。毕竟关系随时都是会变的。从超越范式的角度来讲,这只不过是换个角度思考而已,或者说是放弃了“对既有事件一定要有一个态度”的惯性。
毕竟不是什么关系都需要被期待,或者说关系本身就不需要被期待。而且为什么我们对事情一定要有情绪反应?为什么我们对很多事情都要有个大差不差的态度?好像也没必要。
超越范式之后:可能在醒着历经潜意识的边缘
这样不断去逼自己不去依靠任何东西,才能慢下来,感受自己的潜意识。让我想起《盗梦空间》开头男主从沙滩上醒来,整个大海像被扩张的潜意识填满了,好像每天都是从一个很深的梦里睡醒。只是醒着的时候单纯看着自己的思绪像大海一样翻涌,也已经好过完全没有觉知的时候。
想清楚这些,剩下的,唯有责无旁贷,超越范式。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阿星AI工作室】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1bd2cb7783a1c89243ab8a784】。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