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开始技术写作?
引子
现如今,工作中繁忙且无尽的需求,快速演变的技术架构和编程语言,让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在这样的快节奏中迷失了自己,“迷茫”、“焦虑”越来越多频的出现在各种交流帖,甚至成为了大家聚会聊天的主要话题。
我为什么要开始技术写作?
希望我今天工作上踩过一些“坑”的总结,啃过的技术文档总结,项目过后整理的一些技术应用经验,以及团队人员管理上的一些心得体会等等,哪怕对作为技术同僚的你工作上有些许的帮助,我就感觉这事就挺有意义的。
归纳了几个思考点,跟大家一起来聊聊~
1、加强对知识的整理、提炼,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可我们后来发现,当你看了一篇文章,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亦或者听了一场学习讲座等等,这些都应该算是学习。
而且当我们懂得越多,就会发现到知识的相通性或者关联性越强。
赫布理论(Hebbian theory)描述了突触可塑性的基本原理,即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的持续重复的刺激可以导致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加。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大脑里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他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
这些在一些大V作品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概念或描述,简单描述就是:知识是结构化的,更易于理解应用。
所谓学习的本质,就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不同的需求或者问题,如果我们就是:接收问题—思考问题--解题问题,那我们可以做到解决问题,但是缺少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背后的知识体系,我们网上搜索的答案除了大部分雷同以外,另外问题就是只针对性的解决了这个点,而缺少了原理说明和全局思维。
每个人都是这样,从无知到有所体会,提升自己系统化梳理学习以及对知识点的提炼总结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学会学习。
整理系列文章的过程就是自己在做全局思考的过程。加强对知识的整理、提炼,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想象一个画面
假如有一天我醒来,我忽然发现其实我什么都不懂,我想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沉默良久后,我会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与学习。
2、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提升
我们这里的表达是指的不会说,说不清这种情况。
相信大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说了一大堆,最后对方还是一句没有听懂或者没有抓到我们的根本点,
这种网上有很多文章都在讲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指从整体思考到局部,是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处理,从而扩大思维的层次,更全面地思考。没有结构化的思维是零散混乱无条理的想法集合,而结构化思维是一个有条理有层次,脉络清晰的思考路径。
今天我们主要说下表达,人人生而有着表达的能力,只不过实现的方式不同。
例如:作家的小说、画家的画作、舞者的舞蹈、建筑师的高楼、作曲家的曲子等等,都是如此。
我们技术写作不是论文,不一定按照学术要求罗列一堆复杂的推导公式和计算过程,但需要利用一些大家实际工作中的案例case,甚至一个类比的方式,将它巧妙的表达出来,以便于他人理解,这些就是 如何提升表达的艺术。
总结提升表达,主要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修辞、练习
表达逻辑工具:5W1H,PEEP,ORID
表达练习内容:讲故事、说细节、说感受、说思考
3、输出倒逼输入整理
平时我们总把重点放在输入,就像我们都觉得学习就是输入,例如学习总结了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看了一本不错的书,网上听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其实,这些不够完整。
那学习的闭环是什么?
最好的学习效果是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教会别人,以教促学,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输出很重要。
输出倒逼输入的例子其实有很多,比如目前我们团队正在执行的技术分享,就会提前指定某个小伙伴自己事先学个一到两周,然后在团队内部做分享。
技术写作,也是先定好主题和完成的时间,然后再去搜集和学习各种认知材料,最后整理出文。
另外技术写作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了这些好朋友帮忙推荐,也给我很大鼓舞的同时也给我了很多的影响,就是一定要逼自己去产出更多的精品,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输出倒逼输入。
4、思考清楚价值,能够带给他人什么
既然开始尝试技术写作这种价值输出方式,就需要考虑清楚,你能对你的他人付出什么?又用什么来吸引别人关注你?
所有社群,本质上都是提供服务为宗旨,不论是免费的亦或是付费的。你能提供的服务是什么?方向如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些东西都是你需要提前考虑清楚的。
我个人觉得技术写作是一个慢慢积累的事情,只要坚持下来,到最后的结果不会太差。
一条困难的路,既然已经选择了它,那就尽最大可能坚持做下去吧。加油吧!
最后总结
歌德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出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
让道理变成习惯,成长是自己的事情,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
今天主要就自己对技术写作的思考这个点,来聊聊我为什么开始技术写作,分享下自己的认知与体会,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和交流。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架构精进之路】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17485022be28c74dc8db4c016】。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