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程序经验小结:类层次优于标签类
1、写在开头
我们日常开发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风格的类:内部带有多种类型的标签类。Effective Java 一书提供了针对这种情况的优化思路:利用抽象类或者继承关系等类层次替代类标签,将代码变得更加清晰可维护。
2、标签类案例
我们先看一个标签类的典型案例:计算图形面积的类 Figure,在该类内部定义了形状枚举 Shape。针对不同的标签,Figure 定义了不同的构造器。
这种标签类有着许多缺点:
它们中充斥着样板代码,包括枚举声明,标签域以及条件语句。由于许多个实现乱七八糟的挤在了单个类中,破坏了可读性。
内存占用也增加了,因为实例承担了属于其他风格的不相关的域。
域也不能做成 final 类型的,除非构造器初始化了不相关的域,产生了更多的样板代码。构造器必须不借助编译器,来设置标签域,并且初始化正确的数据域;如果初始化了错误的域,程序就会在运行的时候出错。
无法给标签类添加风格,除非可以修改源文件,如果一定要添加风格,就必须给每个条件语句都添加一个条件,否则就会在运行的时候失败。
最后,实例的数据类型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其风格的线索。
总结:标签类过于冗长、容易出错,并且效率低下。
3、利用抽象优化标签类
Java 提供了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定义能表示多种风格对象的单个数据类型:子类型化。标签类正是类层次的一种简单效仿。
为了将标签类转化成类层次,首先要为标签类中的每一个方法都定义一个包含抽象方法的抽象类。
其一、这每个方法的行为都依赖于标签值。在 Figure 类中,只有一个这样的方法:area。这个抽象类是类层次的根。如果还有其他的方法行为不依赖于某个标签的值,就把这样的方法放到这个类中。
其二、如果所有方法都用到了某些数据域,就应该把他们放在这个类中。在 Figure 类中,不存在这种类型独立的方法或者数据域。
接下来,为每种标签类定义根类的子类。以下是与原始 Figure 类的对应的类层次:矩形 和 圆形。
这个类纠正了前面提到过的标签类的所有缺点。
这段代码简单且清楚,没有包含在原来版本中所见到的所有样板代码。每个类型都有自己的类,这些类都没有受到不相关的数据域的拖累。
所有的域都是 final 的。编译器确保每个类的构造器都初始化它的数据域,对于根类中声明的每个抽象方法,都确保有一个实现。这样就杜绝了由于遗漏 switch case 而导致运行失败的可能性。
多个程序员都可以独立的扩展层次结构,并且不用访问根类的资源代码就能互相操作。每种类型都有一种相关的独立的数据类型,允许程序员指明变量类型,限制变量,并将参数输入到特殊的类型。这样代码的可维护性也提高了。
4、总结
类层次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们可以用来反应类型之间本质上的层次关系,有助于增强灵活性,并更好的进行编译时类型检查。
总而言之,标签类很少有适用的时候。当你想要编写一个包含显示的标签域的类时,应该考虑一下,这个标签是否可以被取消,这个类是否可以用类层次来代替,当你遇到一个包含标签域的现有类时,就要考虑将它重构到一个层次结构中去。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后台技术汇】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15a65929391610c3a46e4784c】。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