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总结
本周主要学习了性能测试与性能优化相关内容。
性能测试
要做性能优化必须先做性能测试,是前提和基础,也是优化后检查和度量的标准。
优化视角:
主观视角:用户感受到的性能
客观视角:性能指标衡量的性能
主要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 应用从发出请求到收到响应数据所需的时间。
并发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请求的数目,能反应系统的负载特征。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 TPS(每秒事务数)、HPS(每秒HTTP请求数)、QPS(每秒查询数)。吞吐量 = (1000/响应时间ms)*并发数
性能计数器: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数据指标。(System Load、对象与线程数、内存使用、CPU使用、磁盘与网络I/O等指标)
性能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以系统规划的性能指标为预期目标,对系统不断施压,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受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在性能测试基础上继续增加压力,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安全临界值。
压力测试:超过安全负载后对系统继续加压,直到系统崩溃以获得系统最大压力承受能力。
稳定性测试: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对系统不均匀的施加压力,进行长时间的测试。
全链路压测:在特定业务场景下,将相关链路完整串联,模拟真实用户行为进行压测,通过这样的方式探测出系统整体的处理能力。
性能优化
基本原则:
不能优化一个没有测试的软件。
不能优化一个你不了解的软件。
优化的一般方法:
性能测试:获得性能指标
指标分析:发现性能与资源瓶颈点
架构与代码分析:寻找性能与资源瓶颈关键所在
架构与代码优化:优化关键技术点,平衡资源利用
性能测试:进入性能优化闭环
评论 (1 条评论)